全运会马术场地障碍赛个人赛第一轮,内蒙古选手达日玛骑着他的“飓风”一出场,场边就议论开了:“这马前几年引进的时候花了50万欧,全场最贵,我们都管它叫五哥。”
对于坐骑的身价,达日玛确认是“大几百万”,“这马买进来的时候,是当年一匹种公马,有认证,所以比较贵。”不过内蒙古队并不打算拿“飓风”来配种赚钱,还是单纯当作赛马来用。达日玛同时介绍,目前内蒙古队的几匹赛马都价值不菲,只可惜作为骑手的他训练还是不够细,团体赛第四,个人赛也两轮均有罚分,只能摘银。
包揽团体和个人金牌的广东队,虽然没有“五哥”这样身价的马,但这两年引进的马匹也多则40万欧,少则20万欧,水准不低。团体决赛,广东队梁锐基和他的“印第安娜”最后出场,只要打掉一根杆,就要以1分之差将冠军拱手让给上海。“但那匹马的能力太强了,跳障碍的时候马蹄比障碍高这么多,”上海队老将张滨比划出一掌的距离,“能力太强。”
这是张滨第7次参加全运会,他曾获得过2005年全运会马术场地障碍赛的团体和个人双料冠军。但今年,他真的自叹竞争力不够。“我的马是整个全运会年龄最小的,今年8月20日才满8周岁,朋友的马,交给我训练才半年,肌肉没有长好,也没什么比赛经验。”
全运赛场的“装备升级”,以个人身份参赛的华人华侨选手朱美美感受最深。头一天到比赛场地,她就惊叫:“这两年大家是买了多少马!”四年前,朱美美代表北京队拿到一枚金牌;今年赛前她加盟了广东队,但无奈广东队人才济济,她选择了以华人华侨的身份比赛——全运会对这个身份定义很宽松,只要出生在海外就行,哪怕她是中国国籍。
不仅是买马,各队也在招兵。马术作为全运会最洋气的比赛项目,场边坐着不少欧美面孔并不稀奇,但内场“洋面孔”照样占1/3强,哪怕是内蒙古队、西藏队,都请着洋教练。
在这里,英语几乎成为第一语言。记者甚至目睹,一位西藏队队员用发音标准的英语接受西藏当地媒体采访。“马术毕竟是从西方引进的项目,外教的经验、视野都会帮助我们进入一个更高的标准。”不过在张滨看来,更多的比赛历练才是马术水平提高的根本。“之前有两年,广东队就驻扎在北京训练、比赛,一批队员都被锻炼出来了。”
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的引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一批富裕阶层的涌现,都是中国马术快速发展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年轻选手,用自己的马比赛。更有如内蒙古选手蒙全威,一说要学马术,老爸就买了一个马场。
人的水准、马的水准都在迅速提高,令这一届全运会的马术比赛前所未有的完美。“场地是国际通用的材料铺设,不再是以前的黄沙。上一届我的马掌,还扎到一根钉子。”张滨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