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东风推动群众体育步入新时代
“天津的体育基础其实非常好,以足球为例,我年轻的时候,到处都是踢球的小孩子,家长也不担心。那时候,球还不是皮的,而是橡胶的,根本就不圆,一踢就乱蹦,孩子们追着跑,把速度和灵活性练出来了。学校之间也有联赛,孩子们通过比赛成长得很快。不像后来,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怕孩子受伤,孩子学业压力又大,没有太多时间去运动、去踢球。”
作为一位老体育人,沈福儒对体育教育现状的担忧和焦虑可以理解,但幸运的是,现在的天津人,正在改变对固有生活方式的认知,体育逐步成为全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记者在天津富民路体育公园看到,来到这里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每个夜晚,海河两岸特别是海河东路上,夜跑、散步、健身的人也是随处可见。
“现在海河周边的环境,比以前真是好太多了,”夜跑的市民金鑫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以前是又黑又脏,地也不平,但是现在,海河周边非常漂亮,如果天气条件允许,这里是夜跑绝佳的选择。而且,我身边的很多同事,也和我一样,只要有时间就会运动、健身,因为大家现在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天津体育的群体化发展恰逢全运会在这里举办的良好契机,同时举办全运会又促进了天津体育的群体化发展,天津体育就此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本届全运会,天津共有47个比赛场馆,在利用11个现有场馆的基础上,提升改造15个场馆,并新建21个场馆,其中4个由体育局集中建设,10个分布在高校内,两个建设在郊区,5个由社会力量建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着眼于未来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民众休闲和健身服务。
本届全运会还历史性设立了19个大项126个小项的群众比赛项目,其中不乏柔力球、太极拳、健身气功、龙舟、舞龙、轮滑、滑板等天津市民喜闻乐见的群众项目。这让“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不止停留在宣传口号上,而是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说,在全运惠民工程中,天津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建设了一批体育公园和体育健身设施,提升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的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健身场所。
在天津体育博物馆内,一张图表清晰地展现了近代西方体育项目传入天津的时间轴:1864年英式足球,1871年溜冰,1885年网球,1904年乒乓球;1907年,著名教育家、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在校运会上,作了题为《雅典的奥运会》的演讲。一年之后,天津体育的仁人志士,拿出振聋发聩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人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派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在100年后,天津不仅在奥运会金牌史上,镌刻上了雷声、佟文、魏秋月等名字,在职业体育、群众体育的发展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天津的体育基因,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流失,反而踏着时代的节拍迸发出新的能量。记者杨屾 胡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