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机器换人”凸显高技能人才短缺
工人们如能成功“转型”,施展拳脚的天地仍然广阔
中工网讯(记者吴铎思) 新学期开始,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推荐了323名中职保送生进入泉州一些重点职校就读,这些学生不仅不用缴交学费,还可以得到1500元/年的生活补贴。这是当地为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配合企业推进“机器换人”的一大举措。因为,操作主宰机器人的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是企业“机器换人”获取“机器红利”中的一块“短板”。
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已成为许多制造业企业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近来,一股智能装备替换劳动力投入的“机器换人”热潮,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正在席卷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制造业发达地区。美的、富士康、徐福记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宣布“机器工人”上岗时间表,顺德骄傲地宣称未来三五年将出现机器人占领的“无人工厂”,浙江省雄心勃勃地推进每年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据了解,在福建泉州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半年多来,1000多套国产数控系统走进了纺织鞋服产业,建材行业等行业,相关应用企业通过数控设备可减少20%至30%的劳动力用工。
不过,从目前来看,机器人所替代的大部分是简单劳动,而且是劳动力市场供应最短缺的部分,有专家认为,机器换人主要是解决了局部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并且,国内一家机器人企业负责人曾估算,某地一家水龙头企业使用50套机器人抛光系统,需要操作、维修、保养机器人的专业人员150人。推而广之,全国规模以上水龙头企业超过500家,仅该领域需要机器人专业人员就超过7.5万人。可见,工人们如果能成功实现“转型”,施展拳脚的天地仍然广阔。
“‘机器换人’涉及国家经济、产业升级,和我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相联系的”。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大概不到总的劳动量的1/5,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更是不到1/20。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更是达到2:1以上。而现在整个社会求人倍率1.1:1,所以技工短缺的现象非常突出,且正逐步从东南沿海向内地延伸,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短缺。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其主要支撑是廉价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今,中国经济增速在降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制造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人口红利的消失,生产成本的增加,新一代农民工更加注重自身权利的意识,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改革。
李忠对此曾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真正提高他们的素质。另一方面,促进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提高这部分人的素质,以更好适应新产业”。
有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转型方向无疑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实现转型升级。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效益,赶上或超过生产成本的增加,这才是转型升级的意义,“机器换人”就是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