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十六大以来的5年,各级工会在改革创新中阔步前行,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理论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丰富党的工运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工会十六大以来的5年,各级工会在改革创新中阔步前行,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理论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丰富党的工运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工运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推进新时代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各级工会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落实到工会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大学习研究阐释力度,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理论影响和指导作用的成果。全总有关方面编写了《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精神职工学习问答》等书籍。
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深化了工运时代主题
综观中国工会90多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国工人运动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把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确立的目标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
工运主题的深化是伴随着党的奋斗目标不断变化而变化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0月23日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等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2013年,中国工会十六大提出,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围绕实现这一主题的路径和依靠力量的关系,各级工会加大理论研究力度,明确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其具体内容包括:工人阶级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作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始终作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用劳动筑梦,以实干圆梦。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把握这一时代主题提供了有力抓手。各级工会加强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特征及作用的研究,提出劳模精神的内涵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劳动精神在理念认知上表现为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在行为实践上表现为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工匠精神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理念等多个层次,体现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职业素养和精神。
三、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拓展了工人阶级理论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起草好改革方案,在充分考虑产业分工和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工会研究工作者对产业工人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我国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与传统意义上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产业工人有一定差别。对产业工人的地位作用进行了明确,指出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明确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思路,即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提出了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目标,是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提出了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围绕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探索新业态下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运用互联网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政策主张,为起草和制定改革方案理清了思路,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丰富了工人阶级的时代内涵。
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级工会加大调研力度,总结形成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以实施领航、素质、成长、凝心、暖心“五项工程”为载体、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湖南省资兴市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山东莱钢以“互联网+”激发新时代产业工人新动能等一批新鲜经验和理论成果,推动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四、维权和服务的基本职责:丰富了工会工作理论
各级工会把竭诚为职工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强化维权和服务工作作为理论研究重点。适应职工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围绕如何更好履行工会基本职责,将“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充实到基本职责之中,为工会维权工作提供法理、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强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劳动关系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着力分析劳动关系矛盾的表现、走势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三新”)发展趋势及对职工就业的影响, 提出维护新型就业、灵活就业职工合法权益的对策建议;加强对自贸区劳动关系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特点等问题的研究,丰富了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理论。
五、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展了工会改革创新理论
从2015年7月党中央决定在全总开展中央群团机关改革试点以来,工会改革大幕徐徐拉开。如何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进工会工作,是工运理论研究探索的重中之重。各级工会围绕工会改革的目标,提出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重创新的工会改革总体思路,明确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灵魂,先进性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根本特点,要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形成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增强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在推进工会改革过程中,总结推广了上海顾村、宁波北仑小三级工会等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是工会改革的关键,也是工会理论创新的重点。近年来,随着职工群众就业、生活、聚集方式日益多元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出现,工会组织覆盖不到、覆盖不全,工会组建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等现象和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各级工会不断加强基层工会问题研究,按照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的“三个着力”要求,提出了“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的工作举措、推进“互联网+”工会建设、打造工会工作升级版的工作要求,为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明确了思路、描画了路径。
工会理论创新成果取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党的理论创新的指导和带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包括工会理论研究在内的各项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工会系统落地生根,极大地带动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理论的创新发展。
——工会工作实践探索创新的产物。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呈现新特点,职工队伍状况发生新变化,工会工作面临新情况新任务,为工会推进理论研究提供了土壤和机遇。各级工会就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产业演化规律、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变化规律、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职工队伍发展规律等与工会工作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和探索,力求更好地把握当代我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发展规律,把联系基层、服务职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过程变成理论创新的过程,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各级工会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结果。各级工会把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作为做好工会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加大对研究工作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各级工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工会系统集中开展了多次大调研活动。2014年,开展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发挥基层工会作用为主题的集中调研,2016年,开展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研,2017年,开展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课题调研,2018年,开展集中调研督查;2015年6月召开纪念全总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2018年6月召开全总集中调研督查情况汇报会等,对工会研究工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2015年11月,全总制定《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把加强和改进工会理论研究工作作为27项改革举措之一。2016年8月,全总下发《关于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意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理论政策研究”。2018年2月,全总下发《关于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4月下发《全国总工会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开展集中调研督查的通知》等,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工会理论创新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全国总工会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