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时下的山东兖州渐显凉意,而在兖州工业园区内,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在经典重工集团二期10万平方米项目建设现场,8个车间18条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调试;在澳星重工一期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安装数控设备,与之配套的装备车间正在紧张地主体施工……更为抢眼的是他们在整合盘活的500亩土地上,居然装进了澳星重工、迪一电子、齐鲁工装、经典重工、华航电子、顺驰镁铝、永华机械等7个高新技术企业,这已成为该市科学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最好例证。
兖州市辖7镇3个街道,人口只有54.9万,在这块不足5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承载着2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155家规模以上企业和360家小微企业,其中太阳纸业、华勤集团两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14家世界500强落户兖州,十几个国家、省市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异彩纷呈。去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兖州市地方财政收入2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工业增加值26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而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消耗建设用地面积却不足430亩。
建机制 保发展
走活工业强市节地创新路
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兖州全境平原,采煤塌陷地破坏,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国土资源保发展与保红线的矛盾日益突出。“双保压力越大,对土地利用的要求越高。既要保障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依法规范用地,节约、集约、高效用地成为刻不容缓的抉择!”兖州市委书记张玉华如是说。
近年来,兖州立足市情,不断探索工业用地节约集约的新路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用地预申请、项目准入审查、产能提升零用地、低效企业退出机制,以超常规之策推动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持续集约高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多家企业通过建设多层复式厂房、淘汰低效产能、核减重点项目建设意向用地面积等方式节约土地800余亩,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近1000亩,为县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国土资源保障。今年6月25日,兖州市被国土资源部评为“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成为山东省获此殊荣的5个县(市)之一,也是济宁地区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47个,在建116个,过10亿元的13个,过5亿元的29个,不踩耕地红线也能保持工业项目落地建设,靠的就是节约集约土地作保障。”兖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天祥向记者介绍,“五个机制”保障工业项目用地成为他们的得意之作。
建立用地预申请机制,高门槛上节约集约土地。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所有用地项目严格实行征地计划会审制度,即在征地之前向国土部门进行预申请,按有关规定缴纳申请保证金,并出具相关部门认可的拟建项目立项、环评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山东省首次设定单宗工业建设项目用地规模上限105亩,倒逼企业节约用地。对于单宗用地不大于10亩的工业项目,一律安排园区标准厂房内,否则不予办理用地手续。提高新上项目建筑容积率,设立了“硬杠杠”,即容积率低于0.8的项目一律不受理用地预申请。用地预申请制度成为一道用地“高门槛”,把多要地、打擦边球要地的行为挡在门外。
推行准入审查机制,巧用“亩产值”调配土地资源。结合农业生产术语,明确提出工业“亩产值”概念,以产出水平、亩产税收等指标为基础,调整提高工业园区及各镇工业聚集区投资强度: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项目投资强度按照国家级园区标准不得低于240万元/亩,亩均土地产出效益(工业产值)不得低于600万元/亩;镇工业聚集区项目投资强度参照省级开发区标准不得低于160万元/亩。另外,市政府通过税收等途径引导镇街招商项目落户园区,园区外不再安排新上工业建设项目。小孟镇的永华机械、育达医疗等4个工业项目全部进入兖州工业园区,既实现了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又提升了产业集聚度,同时节省了大量土地。
实行“非饱和”供应机制,让土地盲目圈占行为无机可乘。针对一些投资规模大、用地面积广、建设周期长的项目,根据项目节点、时序、规模、采取“非饱和”供地模式,实行拿地“分期制”,先行对主体工程办理用地手续,并根据建设进度分期分批办理征地和供地,做到“用多少、分多少、建多少、供多少”,将有限的指标用在优质项目和急需项目的“刀刃”上。华航电子金属键合丝项目为2011年山东省战略新兴项目,申请用地300亩并得到省政府批准征收。但考虑到项目建设进度和生产工艺,兖州市国土部门先期供应100亩土地,引导企业将单层(双层)设计改为4层建筑,在100亩的土地实现了原计划用地300亩的生产目标,节约土地200亩。
创新产能提升“零用地”机制,让土地向空中拓展延伸。按照“产业集聚、功能提升”的原则,兖州市政府出台了《兖州市工业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见》、《兖州市国有土地资产运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指导性文件,对节约集约用地企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新建工业项目无特殊行业要求的必须建造3层以上多层厂房,凡按工业厂房建设指导标准进行加层建设的,以增加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0元的奖励标准为基础,每多增加1层每平方米增加奖励20元。对在现有用地上改建、翻建、扩建多层厂房的工业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等费用的本级政府分成部分。对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在现有工业用地上加层改造用于新上工业项目或提高产能,提高建筑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山东太阳纸业是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造纸百强,2012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企业始终坚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积极向自身存量要土地,淘汰10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及制浆线,在原址与世界500强美国国际纸业合资22亿元新建年产60万吨高档食品包装白卡纸项目,节约土地近200亩,用地实现了零增长,而企业规模和效益却得到了双提升。目前,兖州两大支柱企业太阳纸业和华勤集团2012年销售收入双双突破300亿元大关,其中太阳纸业亩均销售收入1013万元,华勤集团亩均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兖州市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共享办公场所,有效减小工业用地厂前区比例,节约土地用于新上项目。兖州永华化工、迪一电子、永华机械等合作开发办公中心创业大厦,吸引工业园区1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可节省办公用地近100亩。
实施园区企业退出机制,最大限度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清理闲置低效用地是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兖州市实施园区企业退出机制,制定了闲置土地认定标准和处置办法,通过协商和合理补偿,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纳入政府储备或安排临时使用等途径,对工业用地产出效益低于150万元/亩或税收低于10万元的企业提出转移生产意见。兖州市凌峰科技公司因经营不善,造成近20亩土地低效利用,通过政府协调,凌峰科技退出园区由山东迪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并建设多层厂房,一退一进之间,土地得以盘活。
拓途径 保红线
规范土地资源管理新秩序
近年来,在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兖州市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一方面现有的406个行政村村庄规模普遍偏小、分布零散,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另一方面农村建新房不拆旧房、人口外溢的情况越来越多,造成大量的“空心村”、“糠心村”,土地大量闲置浪费,综合利用率低,保红线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严守耕地红线?
兖州市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机遇,正确把握用好用活上级政策与依法有序实施、面上积极稳妥推进与以点带面分类施治,切实改善农村环境与有效维护群众利益“三个关系”,走出了合村并点、村企合一、城中村改造、整体搬迁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并得到国家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充分肯定。2008年以来,经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批准,兖州市共有49个村、3个废弃工矿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拆旧规模9633.1亩,项目完成后可复垦出耕地8740亩,节余用地指标6249.5亩。其中29个村、3个废弃工矿已经实施完毕并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验收,腾出建设用地指标3926亩。目前,全市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5个,建成多层住宅楼400栋150多万平方米,在建楼房120栋46万平方米,1.5万多户农民喜迁新居,节约土地5300多亩。通过大力推进增减挂钩项目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但保护了耕地红线,而且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
兖州市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重点抓好耕地保有数量和质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责任目标落实,逐级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了村、组、农户,落实到地块,明确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确保全市耕地47.6万亩和基本农田42.2万亩目标任务完成率达到100%。同时,针对煤炭开采带来的土地大面积塌陷、耕地损毁严重、失地农民生活困难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该市按照“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体推进”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着力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集中连片开展田、水、路、林、房综合整治,通过挖深垫浅、排矸填充、借势利用、浅层平整等模式,先后投入资金近1.2亿元,重点实施了国家级兴隆庄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项目两个,治理面积1.28万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8800亩,不仅有效缓解了耕地占补矛盾,还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建立联合办案机制,不断加大土地执法检查力度,确保脚不踩耕地红线,手不触土地高压线。扎实开展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和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治理,健全完善联合办案和共同执法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动态巡查责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做到“立案查处、拆除复耕、责任追究”三到位。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砂石资源行为,充分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的时机,通过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和相关镇街持续开展联合执法、昼夜不间断巡查,非法采砂行为得到全面遏制,通过对违法用地的严查快办,维护了正常的国土资源利用秩序,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应市情 闯新路
绘就未来发展的美丽蓝图
纵观各地发展,很多地方均面临着这样的残酷现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土地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但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国土资源保发展与保红线的矛盾日益凸显……面对这一困境,兖州市瞄准国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并以此为抓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新思路、新办法, 立足市情,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符合兖州实际的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继续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全市内涵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以成功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为契机,将“政府主导、国土牵头、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落到实处,进一步健全政府工作日常管理和考核体系,与部门和乡镇年终考核、干部提拔任免相结合,确保人人心中时刻绷着“节约集约用地”这根弦。
抢抓新一轮城市发展机遇,加快融入济宁组群结构城市发展格局,按照“生态东城、特色老城、现代新城”的布局定位,不断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实现产业科学合理分区,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杜绝城市无节制地外延扩张,积极向空间要土地,在内涵挖潜上下功夫。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抓新兴产业扶持壮大,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深度开展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通过工业集中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从而集约高效用地。
强化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要求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发展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按照“精简、高效、务实、便民”的原则,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与企业实行零距离接触、保姆式服务,安排专人跟靠,主动深入了解项目建设进度、用地需求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个项目量体定制用地保障措施,努力做到“一企一策”、因企而异,确保重点项目、民生项目都能够得到用地保障。
风潮涌流,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我们坚信,勤劳智慧的兖州广大干部群众将会进一步完善措施,创新机制,持之以恒地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作者张玉华为兖州市市委书记、董波为兖州市市长、邱培友为兖州市副市长、王天祥为兖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