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在探索开放倒逼机制中当好排头兵
沈晓明//www.workercn.cn2013-11-0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资料图片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建立再次将上海浦东推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自贸区不仅是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也凸显了开放倒逼机制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有效路径,必将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规律性认识。

  开放倒逼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有效路径

  开放倒逼是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发展离不开改革内生动力与开放倒逼推力的共同作用。当然,开放倒逼推力是通过改革内生动力而起作用的。开放倒逼改革看似被动,实则是内生矛盾的外在需要。从历史纵深来看,改革内生动力一般呈递减趋势,而开放倒逼推力往往呈递增趋势。正是两大力量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致使开放倒逼成为改革路径的现实选择。就改革内生动力变化趋势而言,改革开放初期,改革虽然受到陈旧观念的束缚,但由于绝大多数社会阶层因改革而受益,故改革内生动力强劲;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愈发深刻,在固化利益的掣肘、路径依赖的羁绊、陈旧观念的束缚下,改革内生动力逐步呈递减趋势。与改革内生动力变化趋势相反,开放倒逼推力往往呈递增趋势。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陈旧观念的强大惰性使然,开放招致传统势力阻扰而推力不足;但随着开放的扩大,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浩浩荡荡,国内外两个市场相互融合的趋势无法阻挡,开放倒逼推力也自然呈递增趋势。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致使改革内生动力越来越小;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增强,开放范围和领域会越来越大,开放倒逼推力也就越来越大。

  开放具有倒逼改革的关键作用。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开放不断增强社会机体的多样性,高压力、可比选、强竞争等多样性的特点必然会带来应激反应、鲶鱼效应和溢出效应,从而倒逼改革、推动发展,保持社会机体的活力。开放带来的应激反应倒逼观念突破。正如生物机体具备刺激后神经系统保持高度警觉的应激反应一样,社会机体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国外迅猛发展与国内贫穷落后之间的巨大反差造成了强烈的观念冲击,冲破了当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观念束缚,强化了“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的信念。对外开放过程中,外资的引进在缓解国内资金、技术缺乏的同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给国内带来了强大竞争压力,倒逼国企、政府在严峻挑战下被迫应付,进而积极回应、主动改革并力争赶超。开放带来的溢出效应催生系统改革。正如一项活动对组织外的人或社会产生超出预期影响的溢出效应一样,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在更广范围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而且,更宽视野与更高标准会逐步推动改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5年的改革实践印证了开放倒逼趋势增强的特点。回顾我国35年的改革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开放程度与改革深度呈正相关。换而言之,开放倒逼改革的特点日益凸现。上世纪80年代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成为中国率先开放的试验田,开放在带来资金、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刮来了市场经济的新风,并开始冲击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90年代开发开放浦东,标志着开放由沿海向沿江、内陆纵深拓展,浦东率先开始培育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开启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积累了宝贵经验。世纪之初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开放开启了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阶段,与世贸组织规则相衔接倒逼我国修改了数以千计的法律法规,带动了我国诸多领域的改革举措,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变化显著。当前建立自贸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与新一轮、高标准的世界贸易投资规则相衔接的新阶段,推动改革自身由优惠政策向体制机制创新转型。总之,开放倒逼改革,开放越扩大,改革越深入。随着改革内生动力递减,就愈发需要以扩大开放来为深化改革注入新动力。

  开放倒逼机制的实践深化了对改革规律的认识

  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与领域不断扩大,尤其是自贸区的建立,不仅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更表明改革自身也随之开始转型。

  新阶段改革主要是由服务业开放所倒逼的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一方面,我国制造业领域的开放程度实现了新的飞跃,抓住了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加快了中国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我国服务业发展程度较低,故在谈判中对服务业设立了保护措施,服务业市场准入极为严格。区别于上一轮经济全球化,本轮全球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业的开放,主要特征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服务业整合制造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开放倒逼改革,但开放领域不同,改革重点也有所侧重。随着开放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改革本身也随之转型,即由过去直接有形的优惠政策向当前间接无形的制度创新转型。

  新阶段改革越来越逼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由于制造业对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更加敏感,因此,以往的改革主要是通过“特区”“新区”来争取优惠政策。与制造业不同,服务业则对公开公正、高效透明的综合营商环境更加敏感,也由此推动改革由政策优惠转向制度创新转型,并越来越逼近市场经济的本质。比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所遵循“非禁即入”原则,其实质就是政府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在无形市场上错伸有形的手,必然会倒逼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又如,准入前国民待遇和竞争中立原则,其实质就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公正原则,即各类所有制性质的市场主体都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必然会倒逼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新阶段改革鲜明地体现了勇气与智慧的有机结合。与优惠政策式改革相比,制度创新式改革难度更大。就涉及问题而言,制度创新式改革涉及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矛盾相互交叉与重叠;就涉及部门而言,涉及政府部门越来越多、层级越来越高;就改革路径而言,已对政策优惠式改革产生路径依赖,而普遍对制度创新心存畏惧。面对矛盾和挑战,自贸区的建立不仅体现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国家意志和巨大政治勇气,也彰显了对改革规律深刻洞察基础上推进深层次改革的智慧。自贸区所撬动的改革已不再是单一事项的改革,而是涉及制约中国发展诸多深层次、一揽子的改革;自贸区始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汇聚了国家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共同智慧与力量,体现了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的有机结合;自贸区打破了对政策优惠的路径依赖,开启了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新模式,这种增量改革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改革阻力。

  应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以改革开放为己任的浦东,在23年的开发开放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一条重要经验:在承担和服务国家战略使命过程中实现发展。面对自贸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浦东必须担负起国家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战略使命,以率先形成开放倒逼机制为目标,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积累新经验、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