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释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www.workercn.cn2013-11-15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制图:李宇阳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我们组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有关专家,围绕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作了概要阐释,供部队学习参考。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革命。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要举什么旗、以什么为指导,朝着什么样方向前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出发点落脚点和重要着力点,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自信,必将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这一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汇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必将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全会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必须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切实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会首次定义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中的职责和作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干预过多的现实问题。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全会首次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是又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全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围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全会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新举措。这必将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相互公平竞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5.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根据现代市场体系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既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课题。全会明确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并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作出了部署。

  6.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会强调,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前提。全会强调,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求的具体化。

  7.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就明确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全会强调,要着力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一鲜明思路和有力举措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国家治理规律的探索和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8.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城乡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体制性障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全会强调,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会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改革的思路和举措。这必将对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产生深远影响。

  9.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全会明确,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同时强调,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强大动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10.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全会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指明了方向。

  11.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从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法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依法治国理政规律的重要成果。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让法治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覆盖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各领域。全会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

  12.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全会提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权力运行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坚强决心。全会强调,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这对新形势下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13.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激发文化活力和创造力的必由之路。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全会明确,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为破解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难题指明了出路。

  14.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社会事业改革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全会强调,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全会牢牢把握加强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核心问题,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做出了全面部署,必将极大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促进共同富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15.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全会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变化,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这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发挥好社会协同作用,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奠定了坚实基础。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是我国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安全工作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协调行动,确保国家安全。

  16.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表明了我们党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全会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既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又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有利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7.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当前,我军仍然存在着两个“不相适应”的问题。习主席科学总结我们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会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为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指明了方向。全会还对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及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

  18.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推动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党。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全会明确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全会还提出,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这为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改革合力,努力攻坚克难,夺取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执笔:曾华锋、夏志和、熊杏林、李东、刘宗胜、李辉亿、杨华文、盖立阁、晏湘涛、李德才、曾皓、张远军、任会芬、鲍翊平)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