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两岸,毗邻南京、合肥两大省会城市,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分别位居安徽省16个市倒数第五、第四位,但综合实力位居安徽省前列,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是中部地区首个、安徽唯一一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
土地是生存之本、财富之母、发展之基。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强有力保护耕地,又要高水平保障发展,更要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马鞍山市市域面积较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但城市建设和发展对土地要素的需求很大,“双保”的矛盾尤为突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更为凸显。
近两年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举措、加大力度,国土资源工作取得了新进步:一是将国土资源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形成了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齐抓共管局面;二是成立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了有序顺畅的国土资源工作体制机制;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国土资源系统干部改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由事后监管转为事前介入,广大干部群众依法合规用地、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明显增强;四是坚持“惜地如金、管地如钱”,像管钱一样管土地,一分一分地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与2010年相比,2012年马鞍山市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17.09%(超过安徽省确定的“十二五”末下降目标),新增建设用地亩均投资强度提高14%。2013年6月份,马鞍山市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称号。
我们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重中之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建立统一高效、厉行节约的体制机制。一是统筹集中机制。国土资源管理重大事项由市土委会集体决策,指标集中管理;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五规”融合,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引领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实行用地项目储备制度,凡申报建设用地项目,一律从储备库中提取;实行用地计划按项目分配制度,对投资强度超过约定标准、建设多层厂房等项目,优先保障用地。二是用地审查机制。制定《建设用地标准指南》,严格项目用地准入和用地规模,实行供地规模向报批环节前移、用地计划向招商引资前移、供后监管向供前约束前移。对分期建设的项目预留规划范围,根据实际到位资金和建设速度分期供地,用多少供多少,建多少给多少。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今年将建成150万平方米。2011年以来,市土委会共审议通过273个项目,否决了18个项目,在保持亩均投资强度和预期亩均税收的前提下,扣减和否决项目用地1310亩。三是双向约束机制。强化合同管理,在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书中约定建设项目投资额、开竣工时限等,建立履约保证金制度,作为办理供地手续的前置条件;实行用地信誉档案管理,对信誉不良企业,不受理土地抵押、转让和新的用地申请。
集中开展国土“三项”行动和“四模”创建活动。一是开展国土“三项”行动。2011年初,本着“先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思路,在全市深入开展了闲置土地清理、土地指标置换、违法用地查处 “三项”行动,按照“一地一案、一地一策、一宗一组”包保原则进行治理。通过征缴闲置费、依法收回、冻结土地使用权等方式,闲置土地处置完成率100%;启动实施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项目43个,已完成4个项目1146亩;实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11个,整治规模11.4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3万亩;完成土地复垦4000亩,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二是开展国土“四模”创建活动。从2011年9月起,在全市启动了创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城市、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区、国土资源管理模范乡镇和耕地保护模范村“四模”创建活动。成立了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推进的领导小组,实行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设置了四大类27项“四模”创建考核指标,纳入县区、开发园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所占分值提高到12%,将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列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审计和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
着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社会氛围。一是广泛动员。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工作格局,让社会各界全员参与、全员行动,不断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二是强化培训。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国土工作千人大会,邀请国土资源部执法局、南京督察局领导亲自授课;先后7次举办国土资源管理知识讲座,从市领导培训到村“两委”;将国土管理政策法规列为各级党校培训的重要课程。三是加强宣传。利用媒体、手机短信、存折等一切可利用的形式,广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知识,扩大社会关注度和群众参与度,不断优化国土资源工作环境。
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和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四模”创建活动的平台和抓手作用,大力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努力实现“保护零违法、保障零等候”的目标。
(作者为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