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新材料孕育产业发展新活力
——宁波市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刘奇//www.workercn.cn2014-06-10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那么,新材料科技城又如何建设呢?今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我们市里四套班子专程到新材料科技城调研,进行现场办公,商讨建城之策,梳理建城之法。在会议室,挂着一张新材料科技城规划图,图中的核心区特别醒目。我看到核心区横跨甬江两岸,处在城市东部新城的黄金地段。面对这样一张规划图,有一些同志提出,新材料科技城委管会虽是建立起来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科技城建设的重心和着力点在哪儿,产业园区如何进行优化布局,体制如何理顺,这一连串的问题,确实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关注。针对这些问题,宁波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研究,逐渐把目光聚焦到了以下四个方面:

  聚焦到全域战略大棋盘上,大力拓展新材料发展空间。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宁波没有“另辟新灶,从零开始”,而是依托现有的新材料创新资源集聚区,按照“中心带动、板块布局、一城多园”的构想,构建起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形成直接带动全域范围的强大发展新动力。这样的新棋局,可谓“一子居中,带活全局”。串联起来的“珍珠”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链”,把整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充分释放出来,实现各县市区新材料产业联动发展。

  聚焦到创新资源配置上,打造新材料创新驱动先行区。科技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集聚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形成创新资源的“虹吸效应”,引领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我们全面启动建设了占地30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筹划建设一批研发园、研试园等创新载体;组建了中国新材料创新和产业化联盟,建设一批世界水平的国家新材料实验室;加快高校材料学院建设发展,建设新材料虚拟大学园和高校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在甬高校新材料学科专业创新能力;创新人才流动及转移机制,汇聚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聚焦到产业方向选择上,打造新材料新兴产业引领区。新材料产业是一个细分领域很多、产业链很长的产业,只有量身定制,才能事半功倍。基于这样的认识,宁波重点在深耕优势细分领域上下功夫,不搞“大呼隆”,而是集中力量做好“专精深”的文章,围绕巩固提升高性能金属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等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纤维复合材料、无机纳米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等三大新材料先导产业,引导延伸区和联动区打造具有宁波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专业园。我们谋划建设占地500亩、总投资50亿元的宁波新材料(国际)创业社区,孵化培育新材料领域科技企业500家,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领区。

  聚焦到产城融合发展上,打造新材料生态智慧新城区。“城”,“核”也,是一个集科研、交易、孵化、服务等于一体的核心载体。有了这个新的“核”引擎,才能更好地“以城兴业、以产荣城”。我们着力推动甬江两岸启动区块建设,力争把这一区域打造成新材料主题突出,融合“科技、人文、生态”特色的科技城门户区。同时,加快宁波智慧园、智慧物流产业园、检测认证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新材料领域专业配套建设,发展科技总部经济和科技服务业,建设科技金融特色街区,不断提升科技城的商业氛围、居住品质和国际化商务环境,使之成为生态美丽、宜居宜业的新材料智慧新城区。

  我们聚焦的目的,就是要把新材料科技城打造成为宁波的金名片、创新转型发展的大平台、追赶先进城市的新引擎。

  合作:持续地共同打造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

  记得前几年,一些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向我反映,发展新材料产业有一个重要瓶颈,就是创新主体间存在壁垒。他们认为,想法变成成果,成果变成技术,技术变成工艺,工艺变成装备,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让科学家的智慧、技术员的汗水、投资家的敏锐、企业家的眼光有机融合,让人才、科技、资本、产业“四位一体”“超级合作”,实现“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能用”。今年5月27日,我到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调研,跃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新建的厂房,一间间全封闭万级无尘洁净车间。车间里少见操作工人,只见一台台自主设计的光学膜生产线正在生产洁白无瑕的光学薄膜。这家公司是由两位宁波企业家出资与安徽籍海归博士共同创办的,短短6年间,自主研发的光学薄膜屡破国外垄断,去年实现2.9亿元销售额。这个资本与技术完美联姻的故事告诉我们:合作、互助、共赢,才能打造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我们推动合作的做法是:

  力促科技与产业的合作,提升新材料产业创造力。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既要让高端研发不断走向新的高度,又要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近年来,我们组建新材料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建立了24支新材料领域创新团队,80%以上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90%的授权专利来自企业。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高端科研项目已“嫁接”500多家地方企业,合作项目年均为企业新增产值近100亿元。

  力促智本与资本的合作,提升新材料产业转化力。宁波紧抓“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的机遇,倾力打造“天使之城”,先后设立累计达3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试水专利科技成果竞拍,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让研究成果走出“档案室”,走进“生产车间”。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16项重大科研成果实现转移转化,还为一些企业打开市场前景为十亿元、百亿元乃至千亿元级的新产业的大门。

  力促主角与配角的合作,提升新材料产业领导力。在企业生态链中,唱“主角”的“航空母舰”毕竟是少数,为数众多的还是只能当“配角”的中小企业。有的虽唱不了主角,但在配角的技术创新上,永远是要做“主角”。比如,东睦股份有限公司坚守特色研发阵地,不贪大求全,不“东张西望”,凭着专注于粉末冶金这一新材料优势工艺,持久地打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实现销售产值11.4亿元,创利税2亿多元,一跃成为全国粉末冶金的龙头企业。

  力促上游与下游的合作,提升新材料产业凝聚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产业链配套,上下游结合,既能把产业聚集起来,又能把产业领导力提升起来。走进万华工业园,在2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我看到的是整洁的厂房、宽阔的马路和美丽的绿化,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这个工业园集聚了10多家企业,企业间上下游产品互供,“吃干榨尽”所有化工产业链中的中间副产品,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最合理、产业链配套最健全、以化工新材料为主的循环经济园区,形成了年总产能120万吨的全球最大的MDI(聚氨酯材料)生产制造基地。

  力促研发与应用的合作,提升新材料产业影响力。新技术的产业化充满风险,必须在企业或产业发展初期提供必要的产业发展市场机会,真正让新产品“一有雨水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为了让石墨烯这个“宝贝”走好市场第一步,宁波设立总额9000万元的“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专项资金。中科朝露公司同样采用产业链合作的方式,以终端消费为驱动,与大自然地板、德尔家居等品牌企业共同推动消费市场,目前无醛胶地板销售额已超过2亿元。

  蝶变:让新材料成为宁波经济转型发展的“引领极”

  有一堂讲座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不久,路甬祥同志应邀在“浙江论坛”上作了“创新应对危机,创新迎接挑战”的主旨演讲。他认为,那场以量子论和相对论为基础的科学革命所催生的核能、半导体、新材料、激光、超导、微电子和光电技术,深刻改变了世界,引领人类走进知识经济时代。新材料将继续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石。

  这段话语今天使我的感触更深了,领悟也更深了。感触加深来自于对国际形势的认识,美国、俄罗斯、欧盟等都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和政策,竭力抢占新材料发展的制高点;来自于我国战略的提升,我国明确提出新材料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构建起国际竞争新优势;来自于浙江省委重大决策的部署,积极打造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有效撬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来自于宁波的实践发展。在博威集团公司陈列室,我看到摆放着合金棒材、合金线材、合金板带、无铅黄铜等上百种牌号的新材料产品,墙上还挂着近30年来公司科技创新的历程图,仿佛在述说企业转型升级的创业故事。在调研中,我感觉到这样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都预示着新材料将日益成为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产业,成为推动宁波经济转型发展的原动力。

  新材料正助力宁波经济发展“破茧化蝶”。近年来,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总体规模约占全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四分之一。2013年,规模以上新材料工业新产品产值达2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3.92%。新材料也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915.3亿元,并有力地推动着产业结构优化,2013年宁波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0.6%,比2011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23%,比2011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新材料正助力中小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中小企业是“创新之蚁”,也是孵化“科技金蛋”的沃土。2012年,宁波市开始深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和“创新型领军企业提升计划”,对有关企业在最有希望的时候扶一下、拉一把、助一程。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科技型新材料企业正在成长、壮大,成为支撑宁波经济发展的“参天大树”。到2013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有1299家,基地内有高新技术企业190家,上市公司17家,126家企业销售收入上亿元。

  新材料正助力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纺织服装是宁波的传统优势产业,我们努力让现代元素、科技元素融入传统材料基因中,助力传统纺织行业焕发新的生机。宁波广源纺织品有限公司探索把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与牛奶、核桃、蚕蛹、珍珠等天然产品进行有机融合,成功研制出牛奶面料、咖啡炭面料、竹纤维等新型绿色环保纺织服装面料,从一家亏损企业,华丽转身为国内国际众多知名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

  新材料正助力国内外科技合作“枝繁叶茂”。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创办9年来,极大地开拓了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国际视野,积极推动了与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开发合作,促使企业实现从技术创新的“追随者”向“领跑者”转变。截至2013年,宁波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已承担国家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攻关计划、支撑计划等各类国家科技项目18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59项。近两年,宁波市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43项,其中新材料16项,占了37.2%;获得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12项,其中新材料4项。

  逐梦:打造全球新材料创新版图中的尖峰城市

  “器大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打造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尖峰城市,使之成为“世界新材料产业的摇篮之一”,已经成为宁波人的共同梦想。“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宁波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新材料产业迅速腾飞。这个“三年行动计划”,概括起来,就是要走好“六条路”:

  走领域细分的特色路。打造一批具有全球主导权的新材料细分行业,着力形成稀土永磁材料、聚氨酯材料、碳四碳五、高性能纤维、石墨烯、海洋新材料等六条特色产业链。

  走质量领先的跨越路。打造3至5家产值超百亿元、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示范企业,培育30家产值超10亿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型企业,扶持100家产值能超2000万元、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新材料初创企业,涌现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开展高层次分工合作的本土跨国企业。

  走产业集聚的升级路。独木难以成林,根深才能叶茂。我们开发建设了宁波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建设大榭万华合成材料专业园、北仑工程塑料和新型树脂专业园、杭州湾新区高性能金属材料专业园,培育建设慈东碳材料产业园、象山海洋新材料产业园等,并着力打造“一城一基地五园”新材料产业集群区。

  走项目扩张的高速路。我们将加快产业链招商,切实抓好新材料领域重大项目落地,至2015年,将完成110个在建项目或拟建项目,总投资630多亿元,预期可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

  走知识创新的突破路。我们将办好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搭建国际一流学术交流平台。加强科学技术储备和科技项目储备,筹建新材料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争取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项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尽力打通新材料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快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建设,加强新材料产品应用市场推广,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

  走国际合作的拓展路。我们将大力引进国际著名新材料企业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支持我市企业吸引国际风险投资,开展国际并购;鼓励我市企业海外上市,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着力开拓国际市场和发展空间。

  新材料孕育宁波新活力,新材料科技城开启城市新方向。我相信,关于宁波,未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不仅只是通达四海的宁波港、书香扑面的天一阁,而且还有正在蓬勃发展的新材料、特色鲜明的科技城。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