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徐贵相
//www.workercn.cn2015-11-30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思想,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坚定政治认同,增强道路自信。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在这条正确道路上,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牢记国情、坚持道路、坚定信心。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根本原则和基本遵循,深刻领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维护国家统一,筑牢钢铁长城。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统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就会四分五裂,成为一盘散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其要培育统一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筑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

  深化文化认同,共筑精神家园。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呈现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鲜明特征。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巩固的黏合剂,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筑就民族之魂、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切实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

  倡导包容共生,融洽民族情感。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主题。当前,民族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敌对势力极力煽动民族分裂思想,民族关系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还存在矛盾和问题。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使56个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深刻认识“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注重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共建共享。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努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总体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重大经济问题,又是重大政治问题。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加快发展、缩小差距,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帮扶支援,确保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