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高校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史东平
//www.workercn.cn2016-06-27来源: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充分使用信息化带来的种种便利,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政工干部亟待研究和改进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呈现出的新特点

  1.信息集成整体性

  信息时代教育者不再享有信息垄断权,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尊重全体师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主人、唱主角,创造更多的新的实现形式。

  2.信息活动的不可控

  网络、手机等传媒的市场化主导,使高校信息活动的渠道、内容、时机、对象、范围、手段都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和不可控性,师生在现实领域和虚拟领域的相互渗透中,出现了思想难察觉、交往难掌握、行为难管控的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观念更要注重向快速反应转变。信息的高速传播缩短了时空距离,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反应迟缓、安步当车,而要迅即应对、快速反应,做到以动制动、以快对快、以变应变。科学、系统、规范、精确是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规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粗放向精确、从随机向规范、从分散向规律转变,从而形成科学筹划、科学组织、科学实施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拓展思想政治工作作用范围,做到前伸后延,坚持现实领域和虚拟领域两手抓、两手硬。

  3.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异彩纷呈,大学生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之下,社会上充斥着多元复杂的道德观念,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必然辐射、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引起其内心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博弈,形成了纷繁复杂的道德生态。大学生以网络为重要的日常生活工具,但媒介素养欠缺。对于“衔着鼠标出生”的“90后”一代,网络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他们日常人际交往与学习、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交友、网络学习、网络购物、网络休闲、网络获取资讯等,可以说,网络已经渗透到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下,大学生往往习惯借助别人的结论来判断事物,在“有问题,百度一下”的理念下疏于思考,信息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明显不足。

  因此,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干部提高学习研究能力势在必行,要善于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跟进学习。科学理论,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业务建设发展到哪一步,学习就跟进和深入到哪一步,善于应急学习,特别要针对信息化业务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准备需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善于超前学习,善于高效学习,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二、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探索

  高校政工干部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更加激烈的实际,切实提高政治鉴别能力责无旁贷,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多元信息文化,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知识科学鉴别,辨风识俗,去伪存真,始终站稳政治脚跟,善于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特别是要善于捕捉各种社会思潮和信息在师生中的反映,洞观师生内心世界的变化,并随时抓住那些小中见大的问题,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力争见于未蒙、防于未发,拒于未竟。

  1.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转变的新路子,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着眼信息化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转变的内在要求,遵循规律,把握特点,理清思路,寻找对策。信息化高校建设起着先导性的作用,在信息化的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性既表现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体师生员工上,又表现在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师生员工上。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不断创新是时代变革发展的现实需求

  与其他工作一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要接受历史条件的制约,都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发展。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利用计算机所具有的存储资料、收集信息、处理数据、优选方案等功能,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数据库和智囊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丰富充实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具体内容,提高高校政工工作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等。反过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同时又促进高校的发展建设,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也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必然选择

  当今社会,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据报道,早在1996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他们就已达成共识;利用因特网对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和文化渗透,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目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和依仗其在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千方百计地向高校学生推销他们所认可的那套文化价值标准、思想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等,企图实现他们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4.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对于推进民主法治、实现公平正义、促进诚信友爱、维护安定有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使信息技术转化为有形的教材进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运转程序和日常活动中,以达到党的理论、政策和国家法律等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目的。通过人机互联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信息网络化,进而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信息化、网络化。

  5.满足师生求知需求,加大高校网络信息传播,树立重点建设意识

  在传统的高校管理教育工作中,师生主要依靠报纸杂志等工具,收集速度慢,资料零乱分散,极大地制约了求知的实效性,而这些问题在网络中则迎刃而解。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交互功能强等特点,为学习任务日益繁重的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建成设备配套、功能齐全、性能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进一步丰富高校网络信息,做好信息的采集、更新和维护工作,切实增强高校网络信息的即时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全面性。最终实现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办公、远程教育等系统于一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校政工信息网。

  6.占牢文化阵地,开拓后备教育建设,树立人才创新意识

  利用网络的快捷、便利、开放的优势,将先进理论、先进思想、先进文化融合进信息资料中,紧紧抓住网络政工文化主旋律,稳稳占领高校网络政工文化传播阵地。既懂得政工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信息人才应更新识才、育才、选才、用才、储才的思想观念,培养出掌握丰富信息知识、具备较强信息技能的创新型高校政工人才队伍。

  7.严格管理制度,完善监控督察举措,树立安全防护意识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政工信息网的监控和管理,构建安全防护体系,保证信息资源的健康性和保密性。要建立信息上网流程规则、信息安全制度,发现不良信息立即处理。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加强网上的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网上行为准则,培养高校师生文明上网意识。并对师生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制订信息资源安全等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体制等。

  总之,要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转变,全体师生都要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姿态、率先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努力走在高校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前列。(作者单位: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