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工运

【问题探讨】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能动性作用的探讨

余茜
2020-02-10 07:21:5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工会等群团组织建构连接党和政府同相关领域社会组织间的网络机制,有利于在社会治理交叉性和复杂性增强的情况下,实现深层次社会整合。工会组织能动性的发挥,实践层面是一个持续行动与机制运作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党领导和执政的群众基础、完善社会协同治理结构。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近年来社会治理领域出现的一种创新的组织形态,其初衷是为了实现对社会的整合与凝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工会等群团组织积极、创新性地建构连接党和政府同相关领域社会组织间的网络机制,有利于在社会治理交叉性和复杂性增强的情况下,实现深层次社会整合。

  工会组织发挥能动性作用,不仅是其转变组织理念、实现自身组织转型,以更开放的姿态构建竞争、协同的社会治理网络,实现社会“再组织化”的一种策略选择,更是党的建设、群团改革、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多维度、多层次的需求,为建构枢纽型社会组织形态提供了良好的结构性契机。其能动性的发挥,实践层面则是一个持续行动与机制运作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党领导和执政的群众基础、完善社会协同治理结构,促进需求整合与资源整合。

  “安全阀”机制:构建“枢纽型党建”确保社会组织发展的政治性

  工会组织可以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劳动关系领域风险防控工作。通过政治性强的工会组织来引导、规范社会组织行为,起到制度性的“安全阀”作用。就具体的行动策略而言,劳动关系领域内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可以成为工会组织引领政治方向的重要“抓手”。工会可以通过规范、引导、整合将自身政治可靠、完备的组织体系等优势转化成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的人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将社会组织带入法治化管理轨道。找准社会组织党建同业务能力提升的融合点,既实现政治整合的政治性功能,又实现沟通凝聚、协同治理的社会功能。

  从近年来各地开展的“枢纽型党建”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地方党委和政府联系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其作为社会组织党建载体,不仅要扩大党组织在社会领域的覆盖范围,还要保证嵌入组织的有效运转,从而在党与社会组织间形成一种“共振效应”。

  协同机制:助力“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跨越诸多改革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在此过程中,工会的组织力量发挥尚有广阔空间,路径之一是利用自身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的特点,推动体制内外资源的整合与行动的协同。一是传统的联结性、整合性、引领性,使其有能力当好职能转变中的政府组织与社会多元诉求之间的契合“纽带”。

  二是工会可以促成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劳动关系领域供需的深层次耦合。劳动关系领域涉及职工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劳动经济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等方方面面。工会一方面可以培育稀缺性专业组织,也可以督查社会组织是否有从业基础、工作经验、社会资源和专业的人才队伍,引导社会组织走出服务项目“悬浮”于职工群众实际需求之上的困境。另一方面,在掌握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做好政府职能转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了解政府购买服务部门对不同项目的差异化需求、对项目承接方资质的精准化需求,助力为社会组织营造透明的资源供给制度环境的同时,也使一些品牌好、有口碑的专业社会组织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和认同,深层次实现供需耦合。

  价值培育机制:“增能”社会组织,促共享价值形成

  专业社会组织要为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锦上添花”、提供“量身定制式”的服务,其自身也就需要不断“升级服务系统”,这就需要其他社会力量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增能”社会组织。当前不少地方工会建立了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依托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为社会组织提供业务培训;也有省市总工会建立了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数据库,动态掌握该领域社会组织的业务特长、资质水平、信用信息等,进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向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这些实践中尝试创新的做法,体现了党和政府通过群团组织间接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类治理”的思想,为社会组织生存空间的开拓创造了条件,也有助于组织间认同性信任的培育和建立。

  拥有了共同的价值体系,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功能。因此,除了能力层面的孵化培育,工会还可以从价值理念层面引导社会组织。工会有能力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接纳、对话同领域社会组织,塑造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基础性价值,从社会宏观层面化解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但社会公共性建构却不足的困境。

  统筹机制:增强群团组织“内聚力”并撬动“外聚力”

  在社会治理的制度环境高度复杂、社会服务质量需求增高的背景下,单一的群团组织开展活动不仅存在资源的局限性,还存在服务提供、需求捕捉等认知结构上的滞后性。因此,群团组织要探索以多种方式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工会可以探索与共青团、妇联等联合建立群团工作“一体化”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统筹发挥党的群团组织各自特色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促进需求主体与服务主体的精准匹配。同时在工作机制上,可以推动项目化运作、科学化评估、社会化动员和运行机制的建立。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与行动的协同,群团组织才能实现由单一参与走向联合运转、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多元、由自成体系走向整体联动,通过增强群团组织体系的“内聚力”来撬动社会资源、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外聚力”。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