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沪成立伊始,陈望道在《回忆党成立初期的一些情况》中说:“初期的工运,主要是启发和培养工人的阶级觉悟”。于是,黄浦江畔成为中国百年红色工运的源头。1920年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召开成立大会,距今整整百年。回眸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令人思绪万千……
“去救这班大多数受苦痛的人”
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申城已号称远东第一大都市。那时,上海城区比刚开埠时扩大10倍,人口近230万,在全国居首位。新增的主要群体就是工人,人数逾51万,占全国工人总数四分之一强。
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筹建期间,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就毅然投身劳动界,启发工人群众争取应有权益。俞秀松于1920年3月从北京来沪,由李大钊介绍到《星期评论》编辑部工作。4月上旬,他走进了虹口东鸭绿路(今周家嘴路)351号半的厚生铁厂。1920年6月29日,《俞秀松日记》记述:“进厚生铁厂二月多了,觉得现在工人底知识和思想太薄弱,非先施一种工人教育是不行的”“我进工厂的目的:观察现在上海各工厂底内容和工人底生活状况;观察工人底心理,应该施什么教育和交际的方法;尽我底能力,于可能的范围内,组织一个很小的工人团体”“我虽主张人生是快乐,不过因为大多数人都受苦痛,我不能独享这种快乐,暂时不能不牺牲我底快乐,去救这班大多数受苦痛的人”。他做工数月,在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同时,找机会同工友谈话,还给工友讲解马克思唯物史观。
1920年4月2日,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召开成立大会,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等出席。陈独秀在会上作了题为《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讲,其中指出:“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盼望做工的人,快快觉悟”“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劳动运动才萌芽的时候,不要以为第一步不满意,便不去运动”。他的这番慷慨陈词,引得阵阵热烈掌声。《申报》于翌日的报道中摘录了演讲内容。
1920年5月起,由于米价飞涨,上海掀起了持续的罢工浪潮,相继发生大小罢工33次,参加的工人达数万。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支持下,工人罢工大部分取得一定的成果,如《邓中夏回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说:“日本资本家在杨树浦所办的第一、第二、第三纱厂,因米价高涨,难以度日,要求每月每人加工资一元,厂方不允,遂于一九二〇年六月二十六日宣布罢工。结果由厂方允许每月售与每人最上籼米三斗,不论市价如何,每斗取价八角,至米价平定为止。计罢工十三日。”
组织真的工人团体
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校舍为槟榔路锦绣里的一幢两层砖木结构房屋(后为安远路62弄178-180号,原建筑已不存,现沪西工人半日学校纪念馆正在筹建),由李启汉主持并执教,正在外国语学社(党的早期组织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学习的陈为人、雷晋笙等也兼任教师。该校旨在向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帮助工友们提高阶级觉悟和文化水平,培养工运骨干。
1920年8月22日,陈独秀在《劳动界》周刊发表《真的工人团体》,其中指出:“工人要想改进自己的境遇,不结团体固然是不行的。但是像上海的工人团体,就算再结一万个也都是不行的。新的工会一大半是下流政客在那里出风头,旧的工会公所一大半是店东工头在那里包办。”因而,他发出号召:“觉悟的工人呵!赶快另外自己联合起来,组织真的工人团体呵!”这在工人群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劳动界》周刊编辑部很快就收到署名“海军造船所工人李中”的稿件,其中提出组织产业工人“大团体”,要求“认定我们的地位”“贯彻我们的联络”“奋发我们的热心”,并说:“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潮流的主人翁”。李中于五四运动前夕从湖南来到上海,他白天在一家古玩商店工作,晚上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月刊等。1920年初,李中听说《新青年》月刊主编陈独秀抵沪,他常去拜访,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同年夏,李中为了解工人的疾苦,探寻救助工人的办法,辞掉店里工作,进入江南造船所(也称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前身)。这里有3000多名工人,他一边学打铁,一边通过同乡工友联络群众,传播革命思想。对于李中这一行动,陈独秀颇为赞赏,所以邀他到自己的寓所合住。1920年11月26日,毛泽东在给罗学瓒的信中谈到,李中“现寓上海法租界渔阳里二号”。正是在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李中结识了李达、陈望道、李汉俊、李启汉、俞秀松等,通过与之频繁接触,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在同年8月下旬首批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又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1921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的这篇稿件在《劳动界》周刊发表后,他的主张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随后,李中接受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委托,开始为发起建立上海机器工会做准备。李中在全力进行发动的同时,又与杨树浦电灯厂(杨树浦发电厂)工人陈文焕等商议相关事宜。李中、陈文焕都是《劳动界》周刊的热心读者和投稿者,他们一个是锻工,一个是钳工,两人通过这个“工人的喉舌”互相了解,进而熟识,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1920年9月18日,陈文焕在给李中的信中说:“现在你想发起一个‘机器工会’,这是我很赞成的,因为我们中国现在所有的公所,都是店东把持的,所有的工会,也都是政客假托的,我们真正的劳动界,实在是挂了一块‘有名无实’的招牌呵!现在你与陈独秀先生订了‘机器工会’章程,谢谢你,不晓得,你肯给我一份吗!”李中接到信,马上按陈文焕的要求,把自己与陈独秀所拟的章程草案寄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