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注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工会组织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发挥作用,提升广大职工的发展能力和生活质量,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内需成为支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源。目前,我国职工数量达到3.9亿余人,广大职工直接参与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职工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决定供给的数量与质量,职工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决定消费市场的规模。因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注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工会组织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发挥作用,提升广大职工的发展能力和生活质量,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提高职工获得感中积极发挥作用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最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及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各级工会聚焦主责主业,在提高职工获得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2016年以来,全国总工会主动承担起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这一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帮助就业创业、职工子女入学就业、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纳入大病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险、开展常态化送温暖等措施,极大改善了困难职工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低收入职工群体的收入水平。
二是维护职工各项劳动经济权益,提升职工就业质量。各级工会积极开展就业服务活动,不断促进职工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参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治欠保支、社会保险等政策设计和落实,给予现有中低收入群体托底支持。深入了解职工诉求变化,帮助解决影响职工生活质量的福利待遇、劳动保护、技能培训、带薪休假和子女托育等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保障职工享有正常福利待遇,激发消费潜力。近年来,全国工会在坚持履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基础上,明确逢年过节和会员生日、婚丧嫁娶、退休离岗的慰问等职工集体福利支出,职工福利待遇项目更具个性化、自主化、弹性化,不仅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增强职工归属感,更带来了万亿元规模的消费市场,对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消费市场繁荣,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完善服务职工体系,开展职工生活质量提升行动。各级工会组织加强职工服务中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建立社会资源和职工需求精准对接平台,孵化社会组织,围绕职工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化、市场化、专业化等方式,聚合社会服务资源,为职工提供涵盖娱乐、购物、医疗、就业、培训、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多方面更加便捷实惠的服务。
关于提高职工获得感的思考
“十四五”期间,畅通国内大循环,只有把广大职工的生产动力激发出来,把职工和其家庭成员的消费能力和信心提振起来,才能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高度重视提升职工工作生活质量。职工既是生产环节的主导力量,职工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决定社会生产的规模和质量;又是消费环节的主体,职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动力决定了消费市场的规模和持续发展。所以,各级工会必须高度重视提升广大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用保障权益、提高技能、畅通发展通道、做好服务等方法,切实增强职工的获得感。
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发挥组织优势,融入各地经济发展大局,协助政府,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服务质量,精准对接职工需求。瞄准新消费需求特点,各级工会组织可以通过创新工作室、劳动技能竞赛、创新竞赛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增加产品和服务多样化有效供给。鼓励企业按照不同档次,提供多层次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职工群体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趋势。
继续发挥好工会对提高职工获得感的促进作用。推动职工福利政策落实,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提升职工生活质量行动,打造城市服务职工综合体、职工生活幸福企业,形成“帮扶中心+服务职工基地+基层工会”服务职工工作新模式。孵化一批服务职工类社会资源,培育一批以满足职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项目,建成社会资源和职工需求精准对接枢纽平台,通过价格优惠、服务优先等措施为职工提供健康管理、养老托幼、家教培训、旅游休闲等服务,不断挖掘新供给、促进新消费,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全国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