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上好网课,不是把线下教学简单电子化

巩持平
2020-03-25 14:43:33  来源:解放日报

  丛杭青教授的直播背景已进化到2.0版本,是一张灰色硬纸板,用一个废弃海报架撑着,因为不够牢固,两边各夹了一个晾衣夹。

  最初,受拍戏时片场的绿幕启发,丛杭青找来一块绿色窗帘,搭在提前锯至合适长度的晾衣竿上,再用两个铁架子支起来。但试播时效果不理想,布料太柔软,总是皱皱巴巴的。

  2月26日第一次正式直播前,他翻出3张硬纸板,一张灰色,一张白色,一张黑色,白色太过反光,黑色太过吸光,最终选定灰色。

  2个课时的课程90分钟,丛杭青每次起码直播105分钟。

  除去课间休息的5分钟,多出来的时间,丛杭青在候场。他会提前半小时在屏幕前坐定,对着一张专业模式直播的流程检查表,开始执行流程检查。表格是他自创的,最近第五版第二次更新后,有16条内容。

  丛杭青62岁了,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在讲台上已站了33年,这周,是丛杭青成为主播的第5周。在直播授课这件事上,他比不少年轻人做得更好——直播间精心布置过,背景、灯光和人物露出高度都刚刚好,同时,他直播时能把5个画面顺畅切换,甚至,能连麦外校教师和大洋彼岸的学生,联动上课。

  疫情下,网课成了寻常事,有人吐槽,有人欢喜,丛杭青显然乐在其中。他团结起一个优秀的跨学科甚至跨学校的教学团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他会关心学生吃没吃饭,降温了添没添衣服,也会因为他们论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而生气。

  这是一个新与旧的故事——传统意义上的老教授遇上新鲜时兴的教学方式,但这不是一个关于冲突和矛盾的故事。

  露脸30秒背后的较真

  走在路上,丛杭青大抵只会被认作一个慈爱的老爷爷。他头发开始变灰,常常蹙起的额头在眉间挤出很深的纹路。

  最近的浙大校园,空旷无人,没法返校的学生们思念学校,丛杭青便把网课直播中的一个画面利用起来,播放自己拍摄的校园风景视频。“我骑在电动车上,一只手握把,一只手举着手机。”视频画面看得出微微颤抖,有时天气晴好,春花盛放,有时阴雨绵绵,地上湿漉漉的。给本科生上课的时候,他会专门绕到他们的生活区去,看看食堂和宿舍。

  这个可爱的老头子,对直播授课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

  2月中旬,浙江大学下发通知,要求全体教师直播上课。正式开课前,学校面向所有教师进行了一次直播教学,主要是教如何使用摄像模式和屏幕分享模式,摄像模式的直播画面中只有人物,使用屏幕分享模式时,教学课件则占满屏。

  丛杭青对直播效果不满意,自学专业模式,设置5个画面,来回切换,这样一来,课程片头、人物出镜、提前制作好的课件等都可以展示。

  他对直播间也有要求。去年底,他刚搬过办公室,靠墙的架子上杂物随便堆放,地上几大包书尚未开封,只有屏幕前的2立方米空间精心收拾过。

  直播背景已进化到2.0版本,是一张灰色硬纸板,用一个废弃海报架撑着,因为不够牢固,两边各夹了一个晾衣夹。最初,受拍戏时片场的绿幕启发,丛杭青找来一块绿色窗帘,搭在提前锯至合适长度的晾衣竿上,再用两个铁架子支起来。2月13日,丛杭青和家人在直播平台上建了一个群聊,开始第一次试播时,背景就是这条绿色窗帘,“效果不理想,布料太柔软,总是皱皱巴巴的,不大气。”到2月26日第一次正式直播前,他翻出3张硬纸板,一张灰色,一张白色,一张黑色,白色太过反光,黑色太过吸光,最终选定灰色。

  毕竟是废弃物再利用,硬板纸宽度有限,若离屏幕远了,边缘露出来就露馅了。若太过贴近屏幕,人脸对在镜头上,只能露出脑袋。

  “我研究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音员的位置,能露出衬衫的第2颗纽扣是比较好看的,并且整个画面人物要占主要面积。”丛杭青反复挪动背景的前后位置,同时调整人物高度——他在椅子的坐垫下塞进两沓书,一沓3本,一沓4本,每本书厚度不同,各自垒起来,高度差不多。

  镜头看不到的地方,丛杭青的设备还有不少。音响、摄像头和领夹式话筒都是自己采购的。话筒的夹子不牢,他用胶水粘上燕尾夹,夹在衣领上。屏幕前还放了一张A4纸、一个闹钟和一个手机支架,用来监测直播时的时间和实时画面;屏幕后面,藏了两盏台灯,其中一盏面朝墙壁,“我实验过多次,光直着打到脸上太亮,经过墙壁反光比较柔和。”丛杭青说。

  如此较真,但每节课丛杭青露脸一般不超过30秒,屏幕上主要以课件为主。

  周围人眼里,丛杭青能做好直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丛老师一向如此,电子产品玩得比年轻人熟练。”林晓青是浙江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去年秋季学期加入课程团队。他提到,丛杭青很乐于分享经验,经常录直播平台的使用教程分享在教学团队群、助教群,甚至分享在全国各地开设这门课程的老师都在的交流群里。“我马上要上第一次连麦直播,试播时脸露不出来,还是请教的丛老师。”

  2月13日,丛杭青在家庭群第一次试播,画面中始终只有他的上半身,露不出脸;几天后,他在课程助教群再次试播,在屏幕分享模式下,他无意中把登录自己邮箱浏览邮件的画面也播了出去。最近一次,3月18日的直播中,前15分钟,直播画面完全是黑屏,只听得到声音;还有一次,画面正常,麦克风却忘了打开。更糟糕的是,总要到了下一个课程环节,丛杭青在与学生互动时,看到控制面板上的留言,才发现出了问题。

  丛杭青这学期开设的课程叫工程伦理,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课程,教学团队中的老师,有来自其他学校的,在平台上连麦直播是件麻烦事。“我们试了很多方法,多群联播、视频会议联群等。”中国计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吴琳琳是课程团队成员之一,她是第一个在这次直播中连麦的老师,“这些方法都不能和学生顺畅互动。”最后,她借用课程助教的账号登录平台,才成功发起直播。

  对于直播平台的使用,丛杭青其实经历了多番探索。“我首先看软件本身就有的帮助和说明,不会了就上网搜索,看看别人写的经验,要么我就把界面上这些按钮都点一点,看看有什么用处。”搜索到有游戏主播用类似平台直播,他就看别人打游戏;注意到最近短视频势头红火,他就学习别人的作品,研究配乐、语速和内容组织。

  赵婷婷是丛杭青新收门下的硕士研究生,年龄和他同在浙大上学的女儿相仿。赵婷婷觉得,丛老师不仅是一位温暖的长辈,很多时候也像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向来对新鲜事物有钻研的热忱。

  “每当有新技术问世,我就会思考,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能不能尝试着用一用。”丛杭青说,他越来越有信心了。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协同和韧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将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我们正在目睹一场针对不确定性所作的反应。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