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把立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窦道琴
2020-11-11 10:21:03  来源:解放军报

  习主席多次强调立德的重要性,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打开五千年中华历史的厚重画卷,但凡兴盛之世,必重立德之事业。特别是近百年来,我们党把立德作为教育之本,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力推动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前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多种思潮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的交织激荡,我们该怎样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光荣传统,如何认识把握立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几位专家。

  申 峰

  范建立

  孙 柳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深刻理解立德的时代意义

  记者:学习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立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词之一,也是五千年文明史绵延至今的底色,更是我们党事业之树常青的重要因素。新时代,我们党把立德放在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对此,如何认识和理解?

  申峰(陆军工程大学政委):“德者,本也。”教育的根本在育人,而育人首在立德。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有着潜移默化且深厚持久的影响力,在社会各种关系中起基础性作用。做人有品德,从政有官德,一国的人民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能兴旺,个人就有广阔而光明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立德,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更是百年树人、民族复兴的应有之意。

  孙柳(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道德、重视修德的民族,历来注重立德修身、以德立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为中华儿女普遍认同的道德原则和标准。这些道德原则和标准是中华民族的魂,是炎黄子孙的根,是中华儿女永不磨蚀的精神印记,成为推动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德不孤,必有邻”“人而无德,行之不远”等,都阐述了德对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前提性作用。铸将育才,德育为先。以忠、勇、仁、智、信、严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砥砺意志品质、培养英雄气概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范建立(第80集团军某旅政委):“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站在时代潮头回望党的历史,立德、立功、立言,是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征程的真实写照。从李大钊的“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到雷锋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再到杜富国的“你退后,让我来”,等等,一代代共产党人以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大德,践行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现实问题看,在社会价值形态日趋多元的当下,一些党员干部在金钱美色诱惑下迷失双眼、动摇信念,党性原则弱化、职业精神淡化、斗争观念退化等“失德”现象屡屡发生,必须通过立德修身自觉抵制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立德的重要作用,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调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强调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立德修身的旗帜和标杆,从而带动全社会崇德尚德修德。

  申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各种思潮和多元文化交织的社会现实,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等,都充分反映了立德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党对立德的高度重视。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