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编者的话
伴随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家园。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更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为广大市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研究员,近年来广泛参与系列重要信息化规划和政策文件研究起草工作,以及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指导工作,本文是围绕政策解读与前沿问题对他的专访。
智慧城市建设属地方事权,但必须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辽宁日报:《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是目前为止指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最系统全面的顶层设计,作为研究起草工作小组组长,首先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文件的背景及其政策取向。
单志广: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在今天这样一个转型时代,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视域来看,推动信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就是全局,智慧城市、“互联网+”、大数据就是三大典型。因此可以说,智慧城市是当前信息经济最主要的一个载体。
随着 “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应用”等概念的流行,近些年我国智慧城市相关试点非常多,已接近600个,其中住建部先后公布的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就达到286个,包括辽宁省沈阳市的6个试点区(市),还有营口市、庄河市等。但毋庸讳言,从总体建设情况来看,试点偏多、浮躁过热、政出多门的问题比较明显。此外,尽管智慧城市建设属于地方事权,但由于国家层面一些部门政策不一致、标准不统一、规范不协调,彼此之间不具备很好的一致性,不能与地方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去年8月,《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努力。文件发布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共25个部门组成 “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并形成部际协调工作机制。
辽宁日报:部际协调工作机制进展得怎样?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单志广:针对前期存在的典型问题,部际协调工作机制从国家层面来研究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一些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制定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作用十分明显。目前,25个部门已经形成比较好的政策联动机制,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除了研究和制定政策,部际协调工作机制还负责加强对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和监督考核,协调组织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等。下一步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行动抓手是评价体系,目标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这个评价体系不久将发布,值得辽宁省相关部门及从业者高度关注。此外,政策性障碍是制约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政策性改革创新也是部级协调工作机制下一步的重点。
辽宁日报:评价体系作为一种“倒逼”机制,发挥着独特功能。您认为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的设计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单志广:总的来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两大类,一是能力类指标,二是成效类指标。前者是指一个城市的基础怎样、成熟度怎样。直言不讳地说,经过在各地的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一些地方获得了智慧城市相关试点的资格,但其能力远远没有达标,甚至是数字化还没有实现,就急于扛起智慧化的大旗,这就有“大跃进”的风险。对此,要从基础设施情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设计等方面,来考察一个地方建设智慧城市的能力是否充分和完备。后者是指智慧城市建设对当地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均等化、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生活环境的生态化宜居化、产业发展的高端化现代化,到底发挥哪些实际效果。
智慧城市要用实效来说话。这个实效,不是单纯信息与通信技术项目建设的效果,而是反映在各个业务层面上的效果,包括产业、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表现,是让百姓能够切身体会到的那种实际效果。
智慧的表征是智能,深层理念与核心价值则是融合共享
辽宁日报:您是怎样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单志广: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按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城市范围内相关部门、行业、群体、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核心是要解决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中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老大难问题,从而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模式、全响应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
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基础——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主线——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核心——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体系;手段——为居民、企业、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宗旨——城市规划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辽宁日报:如何体现“智慧”二字?
单志广:其实,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连接、传递与使用。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就是在移动运营商等搭建的网络平台基础上进行信息的连接、传递和深化使用。因此,“智慧”二字的精髓,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各类数据和信息。
此外,“智慧”还体现为个性化。信息经济的特征是个性化,需求个性化,制造个性化,服务个性化。可以说,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也是个性化,而不是大生产、规模化、通用化。智慧城市的发展,一定会反过来“倒逼”个性化能力的提升。
辽宁日报:我国智慧城市集约化整合建设的基本愿景是什么样的?
单志广:概括起来有“五个一”目标。第一,基础设施“一张网”。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水平,包括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内网。第二,智慧城市“一平台”。集中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在地市层级建设部署,在街道社区层级统一应用,实现基础信息集中采集、多方利用。基于这一平台,实现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要避免区县以下层级分散建设同类信息平台,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避免形成信息孤岛。随着平台上移和服务下移,应该在地市层级构建支撑性的一体化平台,在这方面,沈阳市的做法值得肯定。第三,数据资源“一体化”。提高数据资源建设水平,包括数据库建设、数据统一采集等。第四,信息惠民“一张卡”。鼓励通过一张市民卡集成服务。第五,信息服务“一入口”。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 “一站式”受理。
建设智慧城市要理性务实,勿以“智慧”之名行弱智之事
辽宁日报:有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从根本上是技术问题,而一开始您就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更主要是顶层设计和制度问题,现在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单志广:智慧城市是一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综合性复杂巨系统。顶层设计体现政府推动、政府引导、政府整合资源的能力,对打破数字鸿沟、部门隔阂及原有利益,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应做好两个方面的顶层设计:一是政策规划层面,二是技术实施层面。
辽宁日报:在实践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或者说有哪些必须应对的核心挑战?
单志广:第一,避免设计局限化。智慧城市是复杂巨系统,需要用大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论指导,而以往面向孤岛式、烟囱式的小系统信息化规划设计方法和模型对智慧城市而言是不能有效适用的。第二,破解信息碎片化。第三,力戒建设空心化。一些地方在建设过程中,追求“三大”,即大屏、大厅、大机房,过度追求表面的“高大上”。第四,破除安全脆弱化。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扩大了信息系统边界,比如沈阳一旦建成智慧城市,其防御边界在哪里?这就需要有新的安全保障观念、模式和手段。为此,我提出建设“可信的智慧城市”,“可信”是在正确、安全、可靠基础上融合发展起来的概念,对智慧城市非常适用。第五,推进评价标准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很多工程,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驱动、目标引领。第六,打造模式的互联化。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利用我国的互联网应用优势,发挥互联网公司的平台、用户优势,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第七,推动发展的群带化。要结合国家城市群、经济带的布局,开展智慧城市群、城市带的联动规划,避免城市级的各自为政、封闭割裂和重复建设。比如在沈阳经济区,百姓手中一张卡,在沈阳可以用,到抚顺、铁岭等都可以用,这就是区域性的智慧城市。
当前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对近期发展估计过高、对长远发展估计不足的突出问题,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成为通病。应坚持“想得要大,起步要小,扩展要快”,或“从大处设计,从小处入手,最快速行动”的基本原则。智慧城市不能变成“皇帝的新衣”,千万不要以“智慧”的名义暴露出弱智的程度。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也要理性务实地坚决反对不良作风,即重概念口号、轻行动配套,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重设备技术、轻机制建设,重建设发展、轻安全保障。
辽宁日报:我们知道,您正在帮助沈阳智慧城市建设设计方案。能否为辽宁省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提些针对性建议?
单志广:应该说,辽宁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成效,但也面临认识程度不一、顶层设计缺乏、耐心不足急功近利、建设运营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
我认为,东北地区目前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严峻的转型发展任务,智慧城市应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出贡献,为此要明确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深化需求分析,坚持问题导向和效能驱动,避免技术导向和项目驱动,避免浮躁心态和政绩心理,务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和总体布局,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避免贪大求全、贪高求洋,避免对智慧城市近期的发展估计过高,而对长远的发展估计不足,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的智慧城市发展道路。我认为,沈阳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领导下,目前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是扎实稳健的,通过持续的努力,有希望成为未来东北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样本。□本报记者/谭 怡/史冬柏链接
智慧城市的内涵意义目标
基本内涵: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重要意义: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报整理)
紧紧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 2013-02-05 |
着力发挥城市智慧化先导作用 | 2013-02-05 |
在实施“双核”驱动发展战略中加快崛起 | 2013-02-05 |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夯实小康提速基础 | 2013-02-05 |
找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益契合点 | 2013-02-05 |
全面深化改革增进人民福祉 | 2013-02-05 |
以互联网引领转型升级:广东创新发展主导战略 | 2013-02-05 |
加快完善我省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 2013-02-05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责任担当 | 2013-02-05 |
强化五种意识 加速上饶崛起 | 2013-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