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主持人:虽然我国文化产业有巨大发展空间,但在高质量发展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您认为这些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
高宏存:我认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就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而言,质量提升与数量增长还有很大差距,未来要着眼于精品化、特色化、网络化等方面用力,更多地着力于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和影响力提升;二是依托于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积累,实现产品化转化过程中,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文化经济优势,产品形式形态单一,还多停留在传统形式上,与数字技术、现代精神、审美意味、载体样态等方面的新要求还不能很好地匹配;三是文化原创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从源头激励文化艺术创造,能够创造出具有区域性和世界性影响的内容消费品。
韩建国: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它的产品是文化作品,是精神食粮,这就注定了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意识形态属性,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使命。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存在一定的泛娱乐化趋势,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营养精神食粮”的作用有待加强。其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除游戏等出口增速较快外,其他文化行业如图书、音乐、影视等还亟待进一步发展。时至今日,我们的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诸如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的在国际范围内广受认可的文化品牌,缺乏代表当代中国面貌的民族文化符号。
金元浦: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低水平徘徊,文化供给侧的创新创意不足,高质量文化供给的产品和服务不够充分,资源依赖现象较为普遍,产业整体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文化企业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升级尚存在较大空间,文化市场的各类主体发展还不均衡,许多中小民营文化企业仍然难以做大做强,特别是新型的更高形态的文化消费尚未建立。这些都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
向勇:文化产业发展的本义是用最小的物质资源的消耗创造最大的精神体验的价值。然而,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地区和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时,仍然在“大兴土木”,而非“大兴文化”,偏重物质投入,轻视内容创意,很多地方只见“大楼”,不见“文化”;文化生产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不完善,很多文化行业还是粗放型、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项目不确定性的因素较多,导致经营风险大;东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许多地方出现同质化的竞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水平较低,并出现以开发利用的名义造成历史文化资源被多次破坏的现象;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较为缺乏,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的文化产品充斥市场;文化产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主持人:当前我国文化供给面临的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向勇:文化产品是精神产品,不仅要为文化消费者提供准确的资讯和知识信息,还要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更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品从满足低层次的感性之美,提高到满足中层次的理性之美和高层次的超理性之美,打造有内涵、高品位的文化产品,突出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意和价值引领。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不仅是被动的消费者,也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文化企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政府应加大文化产品的内容分类分层管理,加强专利、商标和版权“三位一体”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积极鼓励健康优质的内容生产,坚决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毒”内容;文化企业在内容创作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的调研分析,要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分析目标客群的消费需求,降低生产风险。
高宏存:一是把握消费升级的趋势给文化生产、消费带来的深刻影响,供给更多文化内涵丰富的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网络化产品,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美好需要;二是适应社会结构变迁扁平化的趋势特点,以需求端的发展趋势为指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形态创新、组织形态创新、消费社群创新、载体工具创新,创造出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三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给文化生产、传播、消费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紧紧跟随产品迭代发展、消费体验、沉浸、延迟的新消费趋势和消费特点,不断创造出参与度高、体验感强、社群消费黏性大的文化产品。
金元浦:中美贸易战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核心原创力作为国之重器的重要性。要破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原创力薄弱问题,实现我国文创原创力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从供给侧入手,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要以全民创新背景下的“双创”运动为契机,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创新活力。其次,要依靠数字文化产业的高端引领,打造我国文创航母舰队群。
韩建国:提升我国文化产业产品的关键,就是“新与旧”的结合,是“民族与国际”的结合。所谓“新与旧”的结合,从顶层设计角度讲,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结合。从实现路径上讲,就是新技术与传统文化内容的结合。要盘活资源,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本、汲取营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挖掘和解读,从而为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确立价值基础。同时,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所带来的更多可能性,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创新文化产品体现形式和供给手段,提高文化消费体验。我国是文化古国,但要真正成为文化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究其根本,就是如何解决“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问题。要摒弃对传统文化流于表面的理解,通过真正能够被广泛认可和接收的形式和叙事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