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叶冬华江苏省靖江市委副书记、市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请问,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如此重视文化自信?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
解答:田嵩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首先,要从文化的核心功能来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子系统组成的多元复杂有机系统,各子系统相对独立,又互生互补,通过彼此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共同维系人类社会的有序运转。对于各子系统的不同功能以及相互关系,有人将之比喻为“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文化是灵魂”这个说法,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在人类社会有机体中的核心功能。文化的核心功能,就是向全社会提供一系列抽象的、普遍的价值观念,通过这些价值观念来整合社会意识,建立文化认同,使大部分社会成员形成基本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把全社会凝结成为一个价值、信仰、理想、目标的共同体。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共同的价值、信仰、理想、目标不但是国家和社会共同体得以形成的黏合剂,也是维护这个共同体有序运转、和谐稳定的压舱石。正是因为文化具有凝聚人心,引领方向、整合社会的核心功能,所以才被看作是人类社会的“灵魂”。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这样的论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次,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义来理解。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方面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性把握,其中,“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实践探索,“理论”是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文化”是鼓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其核心要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这四者之中,最基础、最稳定、最具有决定性的,就是代表着当代中国人民共同价值信仰和奋斗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架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价值理想和发展目标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价值理想和发展目标,就会走上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架构。文化、价值、理想、目标是道路模式和制度架构的内核,道路模式和制度架构是文化、价值、理想、目标的外化。我们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模式和制度架构,在根本上就是因为我们坚定信仰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昭示的价值理想和发展目标。因此,坚定“四个自信”,本质上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最后,要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来理解。中华文化自先秦时代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核心价值,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合共生、穷变通久等。这些核心价值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危急关头一次次攻坚克难、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也使得中华文化在面对异质文明时能够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不断自我丰富、自我发展。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世界历史正在进入中国时刻,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大国的崛起需要文化支撑,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意味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不但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历史智慧,而且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指的就是对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经久不衰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坚定自信,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历久而弥新,旧邦而新命的历史命运的坚定自信,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必将迎来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坚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