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丰富我党执政的力量之源
黄苇町 公方彬 邹广文//www.workercn.cn2013-10-21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什么要突出强调“两个巩固”

  公方彬: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突出强调了“两个巩固”,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之源。然而,由于世界政治生态的变化,这一精神大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讲,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意识形态终结和文明冲突的理论或思潮,又是这种理论或思潮主导了世界,共产主义信仰很容易口号化、符号化、抽象化,失去应有的鲜活生动和号召力。

  在共产主义信仰遇到如此挑战的情况下,以其为内核的价值系统和道德体系也发生了紊乱。中国的道德不同于西方的道德,西方的道德主要由宗教信仰支撑,中国的道德主要由政治信仰支撑。世界政治生态的变化对西方的宗教信仰影响不大,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政治信仰,进而影响着全社会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目前道德缺失又极难改善的深层原因。正是上述问题的存在,大大折损了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巨大的发展成就,也就是说享有了经济繁荣与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幸福感,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感到空虚,由此产生痛苦。

  怎样才能消除精神领域内的矛盾和问题,怎样使中国梦拥有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或许有人一听意识形态工作就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这是搞阶级斗争。很显然,只要世界尚未进入大同,斗争就是无法消除的客观规律,只是这里的意识形态比传统的理解更丰富一些,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治理社会的方式、方法,是我们理解物质与精神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带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问题,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黄苇町:宣传思想工作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关键是要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以领导干部和青年为重点,引导他们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为人类思想巨匠,每个人的著作都是一座宝库,且各有特点。马、恩著作的最大特点, 就是那

  令人折服的历史和逻辑力量。特别是他们的巨著《资本论》,被称为是用解剖学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典范,其巨大的思想魅力,在西方社会也被普遍承认,至今无人能及。列宁则是一个高度清醒的理论家和热情似火的革命家的完美结合。他那巨大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跃然纸上。毛泽东则在理论联系实际,语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而邓小平的深思熟虑、言简意赅、一针见血,更充满了一个曾经沧海的老革命家的睿智和成熟。有人说“邓小平没有理论”,只说明他们对理论认识的肤浅。科学的理论不都是大本的教科书,而是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小平同志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搞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就是对100多年来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没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的石破天惊的回答。柯西金在前苏联搞了那么多年的经济改革,始终走不出困局,就是因为在理论上不敢触动“社会主义要搞计划经济”这个教条,还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今天看来,第一句话向前管了30多年,推动中国摆脱了贫穷。第二句还要朝后管30多年,就是我们摆脱普遍贫穷后也不能搞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小平同志已经逝世十多年了,但早已预见到我们现在必须解决的这个大课题。

  带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问题,研读他们的著作,实际上是和历史巨人的一种心灵对话。从这个高度、这个精神层次出发来学习理论,就能比较深刻地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黄苇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也包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3个层次、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更好地凝心聚气、强基固本。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因为它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上有称赞的,有骂的,有讽刺挖苦的,有靠“出语惊人”博出位的,发帖者的观点和出发点可以说千差万别,但在热爱祖国,对未来充满信心上,绝大多数网民都是一致的。因此,用这个共同理想来凝聚当前的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内容。我们还要深入宣传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思想底蕴和实践要求,阐释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清楚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关系,讲清楚远大目标与立足当前的关系,引导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同志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因此他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华文化就产生于我们脚下这块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发展的辽阔大地,几千年来,就是这块仅占世界陆地十五分之一的土地上,一直聚居着全世界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1850年曾达35%)的人口。尽管旱涝、地震、台风、疫病、战乱等灾害不断,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像世界上其它地方发生过的那样大规模、长距离的民族迁徙或流动。我国的耕地占世界耕地的十分之一,水资源占世界7%, 特别是东南部的平原地区,长期以来人均耕地只有一、两亩地,然而人们就凭着在这么一点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精耕细作,凭着汗水和智慧,养育了自己和家人。因此,许多外国人感叹,中国人种地就像绣花一样。因此,爱国也表现为爱我们的历史,爱我们的文化。在独立起源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华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中,唯一一个统一而且没有中断地发展了5000年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规范和调节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的重要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德、重教,为人们提供了衡量是非曲直的道德标准,是维护社会正常稳定运转的无形之手。二是有助于凝聚全球华人,因为共同的血缘、历史、文化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断的,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精神财富。三有助于树立国家形象。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要得到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就必须大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因此,有的同志讲,除了“三个自信”外,我们还应该再多一个自信——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如何从精神领域丰富党执政的力量之源

  公方彬:首先,进行思想发动,实现全民的精神崛起,特别是真正弄清何为大国崛起,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才能保证一个民族占领人类文明的制高点起引领作用。所以,中国需要再涤荡腐朽和僵化落后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

  其次,依据时代的变化,我们应该有效诠释共产主义信仰,让人们对实现的路径可信、可感、可行。也就是说,中国社会很难像西方那样靠宗教支撑精神大厦,必须走自己的精神道路,这就需要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使共产主义信仰不因时代的变化,不因世界政治生态的变化而弱化,坚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前行。

  再次,确立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说,既然我们强调“跳出冷战思维”,那么我们就不能仅仅以政治制度基础上的价值坐标与世界交往和沟通,必须产生能够与世界交往的新的价值系统,正所谓“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产生之日,也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与世界融通之时。

  第四,推动文化繁荣。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然,也由于中国目前的世界地位和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文化来颐养民众,以提升大众人文品质,培养平和心态,同时在国际交往中提升文化软实力,这已经上升到重要日程。为什么党中央专门作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决定,原因即在于此。在繁荣文化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特征,文化存在三个层次:人类文化、民族文化、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发达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来看,政治文化在今后很长时间里其还处于主导地位,但还应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内涵。保证中国走向世界以及满足自己文化建设的需要,就是要站到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建设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敢言自己的文化走向了世界,影响了世界。

  我认为,以上基本建设工作做好了,中国的道德状况会因此而改善,中国人的人文修养会提升,社会理性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会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会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一定意义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内涵与目的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方向所在,还是丰富党的力量之源与提升执政能力所在。

1 2 3 4 共4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