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发展
邢繁辉//www.workercn.cn2014-02-13来源:大连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其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自古以来世界各个民族所向往和追求的,是世界各民族的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但是,由于时空的不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含义也就有着天壤之别。

  21世纪,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中国共产党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十八大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将中华文明格局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实现民族的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孜孜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不断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广眼界,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决定着民族的兴衰。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们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现代社会“人本”光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是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等很早就产生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萌芽。中国古代追求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敬老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描绘的“理想国”是以正义为原则建立的。但是,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其他社会形态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十八大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现代社会的“人本”光辉,它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思想工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和感召的凝聚因子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热爱自己的祖国与民族,是人类亘古以来的共同情怀。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是绵延不绝的铿锵旋律。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透射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光芒,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抵御外来侵略、建设美好家园,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华章,弹奏出一曲曲悲壮雄浑的交响乐。

  重信践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呼唤诚信之德。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没有诚信的人没有资格参与社会生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更是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把诚信看做是“天道”,把遵守诚信看做做人的基本法则。“尾生抱柱”、“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千金”等典故,更是传颂千年。当下,我们也不乏重信践诺的事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感人的友善故事。“鹿乳奉亲”、“扇枕温衾”、“投桃报李”、“一饭千金”等典故和传说,都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孝亲文化和感恩文化,融化和消解着亲朋、邻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芥蒂。当代雷锋郭明义等无数大爱大善者,更是为我们树立起了友善的榜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践行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应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践行,才能助推公序良俗和崇德尚礼的形成,才能实现兴国伟业。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