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既然说比不说好,早说比迟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主动说比被动说好,那就好好说、准确说,持续说,放低姿态说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对2016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作出部署。《要点》强调,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和公众关切等热点问题,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24小时内”曾被奉为传统媒体时代舆情应对的“黄金时间”。随着网络舆论场的衍生演变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舆情应对“黄金时间”不断缩短。BBS时代曾有“黄金4小时”之说;到了微博时代,已经升级为“黄金1小时”。朋友圈和日益智能化、个性化与精准化的手机新闻APP,更是将舆情传播推到了“即时传播”的新阶段。
舆情应对“黄金时间”从24小时演变为即时,源于网络舆情自有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加之网络传播在“沉默的螺旋”等规律作用下,对负面舆情的放大效应非常明显,如果不及时公开、澄清,舆情很可能被激化并产生“二次危机”,甚至引发恶性事故或群体性事件。要有效击退谣言,化解矛盾,关键是把握住“黄金时间”。
当然,作为一份面向全国的“工作要点”,以“24小时以内”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间节点,考虑到了地区差异、部门差异以及事件本身所处舆论场的差异。这个要求并不排斥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即时回应”原则。
其实,不管舆情应对的“黄金时间”有多短,指向的都是“及时”二字。也只有第一时间的及时公开、及时回应、及时为受众解疑释惑,才能在舆情喧嚣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危机为机遇。
在“及时”的信息应对之后,还要有正确的应对态度和正解的“说服”技巧。“速报事实、慎报原因、依法处置”,作为舆情应对的“十二字真言”曾广为流传。要第一时间公开,就容不得政府部门对事实粉饰遮掩。既然说比不说好,早说比迟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主动说比被动说好,那就好好说、准确说,持续说,放低姿态说。
一些地方官员不愿第一时间公开信息,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或是担心准备不足、信息很少、原因不明等等。这些也是客观事实,但并不是不能说的理由。事实核实多少就公开多少,未核实的除了不能乱公开之外,还可以表明态度和核实的进程——这也是事实。
政务公开需要“快”与“准”——及时说和准确说,考量各地政务公开的成色,且看各地如何交上这张考卷。(作者系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沈阳教授:政务微博正呈“两极分化”趋势 | 2012-01-13 |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 2012-01-13 |
发展县域经济要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 | 2012-01-13 |
浅议政务微博的努力方向 | 2012-01-13 |
纪检监察机关要理清思路突出主业 | 2012-01-13 |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 2012-01-13 |
培树领导机关好作风 | 2012-01-13 |
把握四个要点科学推进“三转” | 2012-01-13 |
让名著旅游商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2012-01-13 |
不断提高新闻发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 201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