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读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金江军
//www.workercn.cn2016-05-25来源:紫光阁网
分享到:更多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全面提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信息化水平,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监督以及部门之间的协同和基层单位的自治,构建强有力和高效率的政府,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以适应时代变化,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

  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信息化,以信息化提高这些领域的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水平,构建一个“制度+技术”的国家治理体系。

  一、信息化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以信息化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以及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制约,亟待转型发展。信息化对土地、劳动力、资本、资源、能源等都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具体来说,信息化可以节约工业用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可以减少生产制造过程的资源、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2、以信息化推进民主政治

  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政府部门的行政方式。实践表明,推行电子政务,不仅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而且可以增强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能力,提升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水平。

  今后,要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移动电子政务。对现有政府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增加移动数据接口,组织开发政府App,供企业和居民用户下载使用。加快发展政府大数据,提高政府部门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行政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公共服务的人性化水平。通过政府数据网站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消费,培育和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面向企业和居民的电子化管理和服务平台,采取O2O模式,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和行政服务中心联动机制,以信用代码为标识对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以身份证号为标识对居民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

  电子党务是信息时代提高党的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在组织、纪检、宣传、统战、对外联络、政法、编制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中组部“12380”举报网站的开通,开辟了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的新渠道,为中组部发现、防止和纠正违规用人问题,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提供了新手段。近年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已成为人民群众举报贪污腐败分子的重要渠道,一大批官员腐败行为因网络曝光而被纪检部门查处。

  今后,要深入推进组织、纪检、宣传、统战、对外联络、政法、编制等党口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组工”工程,提高组织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领导干部选拔和考核的科学性。根据廉政风险点梳理电子监察点,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投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财政性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在线监察。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与统一战线上的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方便对外联络工作。采用手机定位、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3、以信息化促进社会和谐

  信息化在促进就业、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诚信社会等方面都能够发挥作用。全国人口信息资源库建成后,仅2005年一年就为全国公安机关协助破案33万起,挽回经济损失105亿元。

  今后,要加快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国家教育云平台,集中部署全国优质教育信息资源,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网络的性能,加快智能校园和智能教室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大力发展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快建立全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普及电子病历,建设智能医院和智能病房,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和智慧卫生。建设全国统一的食品药品溯源信息平台,使之覆盖所有门类的食品和药品。推广应用电子标签和二维码,开发质量溯源App,方便顾客获取相关信息。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进行多部门联动监管。建立防范和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的联动机制,增强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以信息化促进文化繁荣

  信息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数字化可以提升文化产品制作水平和展示效果,网络化可以促进文化产品的传播。例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泛整合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及广电、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的优秀数字资源,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要加快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库,推动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利用,促进文化信息服务的产业化与集群化发展。推进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场所的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影剧院。支持文化类App开发和应用,方便人们获取文化信息资源。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加强数字化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5、以信息化构建生态文明

  目前,我国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汽车大众化,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信息化在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例如,通过实施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环保部可以实时监控全国重点排污企业的废水和废气排放情况。

  今后,要开展环保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战略研究,整合环保信息资源,实施“智慧环保”工程和“互联网+环保”行动计划,提升环境监测、保护、防治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采用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对全国环境污染状况的动态监测,实现环境监管全国“一张图”。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城市环境承载力评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发展环保大数据,促进环境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和社会化开发利用,通过App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的随时、随地查询。

  二、信息化与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把党政部门的工作流程、办事流程固化到计算机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党政部门的工作、办事情况,避免人为暗箱操作,减少行政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使党政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正确的执行、按规定的程序执行、每一步执行都可查阅法律依据。例如,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宝安分局把业务划分为140个标准办文事项,并将每一个办文事项按照固定的格式、固定的内容、固定的程序给予标准化,实行行政审批表格化,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行政工作规范化。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树立信息化思维,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中的建设性作用。

  1、以信息化促进科学立法

  立法质量不高,是制约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立法质量之所以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关起门来立法”,没有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互联网是促进公众参与立法过程的重要渠道。在立法过程中,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参与机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征求广大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促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质量和立法水平。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政府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是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存在漏洞、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随着应急管理、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跨部门、跨地区公共事务越来越多,我国亟待通过立法建立政府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为此,要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政府信息共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明确政府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破除部门利益,避免行政“碎片化”,构建“整体政府”。

  2、以信息化加强严格执法

  对执法活动监督不足、问责不够,是造成一些执法人员随意执法、不文明执法、徇私枉法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建立执法信息系统,完整记录每一次具体的执法活动,包括执法时间、执法地点、参与执法人员的姓名、行政处罚原由、行政处罚结果等,可以使行政执法处处“留痕”,便于执法监督和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内部监督,提高行政问责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通过建立执法信息公开平台,或把执法信息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公开执法信息,便于社会公众对执法人员进行社会监督。

  3、以信息化推进公正司法

  推进司法信息公开,是提升我国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一些司法人员之所以胆大妄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司法活动信息不公开,暗箱操作空间大,社会公众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建立司法信息公开平台,或把司法信息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通过互联网渠道向全社会公开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信息和强制执行案件信息、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务信息、各级公安机关的警务信息、各级司法部门的狱务信息,让社会公众参与对各级、各类司法机关的社会监督,有利于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4、以信息化推动全民守法

  全民守法的前提是全民懂法。而要使全民懂法,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全民普法。传统普法工作的主要做法是制作法律法规宣传栏、发放法律法规文本、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传统普法方式不仅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成本很高,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互联网是普法工作的新渠道。许多法律法规文本字数多,人们不太可能全部背诵下来。社会公众真正需要的是,一旦用到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快速地查阅相关条款。目前,许多人还没有电脑,也不会用电脑,但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会用手机。建立全国法律法规数据库,组织开发相应的App,可以让人们在手机上就可以快速查询、检索法律法规条文,随时了解新出台的法律法规,随时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信息化是覆盖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学会用“信息化思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