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郝学章
//www.workercn.cn2016-07-25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学习的民族,古人留下许多《劝学》《勉学》《勖学》的篇章。至于“韦编三绝”“凿壁偷光”“萤囊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历史典故更是妇孺皆知,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勤学不辍。东汉时的王充就是一个勤奋求学的典型。他8岁入学,书馆中学童百余人,都因过失和书法不工受罚,唯有王充书法日进,未曾受责。后又负笈千里,游学于京师洛阳。“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也就是说,无论生来如何,尽管他们性情有差异,才智有高下,能力有大小,但“知物由学”却是求知成才的普遍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援引“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的话,旨在告诫我们要注重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从学习中认识事物、明白事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和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曾说过,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当地老乡回忆,习近平当时带着一箱子书下乡,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也有数理化。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去年10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回忆自己青年时代的读书经历时曾深情地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中国陕北一个小村子当农民,在那里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那个年代,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所虑时光急,常怀紧迫心。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这段话今天读起来仍然令人倍感亲切,感触良多。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到人口红利的“刘易斯拐点”,从政府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到百年梦想的“小康突围时刻”,从国际政治的“修昔底德陷阱”到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律”,面对如此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迎接如此严峻的新挑战新考验,唯有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变本领恐慌为学习动力,把现实问题作为学习课题,以学固本,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兴业,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正确标准。我们要把学习作为向前、向深、向远看的重要法宝,一方面着眼于大势、大局,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真正做到通观全局、把握主动;另一方面,要随时关注本地区、本单位建设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跟踪工作过程,注重调查研究,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把握,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占糊涂便宜,不吃糊涂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其对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的态度,一方面,各国要尊重各自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各国文明要互学互借,交流交融。其实,这里面还包括一条重要的学习方法,即同事、朋友之间的切磋琢磨。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周易·兑卦》云:“君子以朋友讲习。”朋友互相讲所不明之理,习所熟之理,可以使双方互相受益、相得益彰。和而不同。在学习求知方面,我们应提倡和弘扬古人的“切磋琢磨”的方法,同事、朋友之间多一些讨论式、交流式、启发式甚至争辩式的学习,不但能触类旁通,深化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发现新知识、开拓新领域,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出“人生三境界”之说,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其次,要勤奋努力,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后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三种境界启示我们:学习、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不移的恒心;不仅要有刻苦的精神,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当不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日三餐”来坚持,做到“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无一事不学”,真正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从而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让学习成为伴随人生的亮丽风景。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