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政治学创新大有可为
李慎明
//www.workercn.cn2016-10-17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政治学作为治国理政的学问,其研究应当顺应历史趋势、围绕时代主题、满足人民期待,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直接和间接多次使用“政治”和“政治学”这两个概念,呼吁包括政治学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对政治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研究领域十分广阔

  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政治学。任何学问都是一个国家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认识与规律探寻,政治学尤为如此。对一个大社会来说,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三个基本组成领域。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这三者组成中政治层面这一“大政治”,而不是仅仅限定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人事管理、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等方面的“小政治”。如果具体一点说,政治学就是研究国家、阶级、政党、政府、法律、军队、刑罚以及群众、领袖、统一战线等方方面面活动及其联系并上升到规律和本质的学问。

  现在,有的学者把政治和政治学的内涵理解得过于狭窄甚至偏颇。把政治学研究的范畴仅限于行政理论、行政组织、财务行政、行政决策等方面,甚至仅限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西方行政学说史等,这不利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政治学的创新发展。

  政治学的外延应当是什么?不能仅就政治学研究政治学。任何社会都是以一定的生产活动为基础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要真正弄清政治,还应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研究所有制和分配,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政治和文化紧密联系。要真正弄清政治,还需相应地研究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意识形态。政治学研究者如果把经济、政治和文化看成三个毫不相关的孤立的东西,不研究经济基础和文化,那么,这样的政治学必然是空头政治学。

  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国政治学还应把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统筹起来加以研究。只有这样,政治学研究才能真正做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足现实、晓古瞻今。

  重大问题亟待回答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他还说:“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中国政治学的创新同样要坚持问题导向,并把政治学放到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历史中去创新。

  从国际上说,当今时代主题无疑仍是和平与发展。如何在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坚持合作共赢理念?至今阴霾未散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各国和各国人民合作共赢的根本出路何在?当今仍在泛滥的恐怖主义的根源是什么?世界多极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什么?另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等等。这些都应是我国政治学研究者关注和回答的重要问题。

  从国内来说,我们政治学研究的直接和根本任务应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服务。我国的根本制度即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在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制度的相互关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重大使命。

  政治学研究还必须回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依法治国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比如,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各种理论思潮的本质是什么?西方国家向其他国家贩卖这些思潮有哪些方法和途径?如何从理论上、政治上和实践上入情入理地阐明其荒谬性,进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回答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政治学研究更好发挥作用。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解决上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政治学创新发展的生长点。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创新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个任务十分重要。中国政治学研究完全能够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根本优势。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三种独特的历史资源。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资源;二是长达百年之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多灾多难、积弱积贫苦难历史的资源;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明没有中断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的资源。另外,包括政治学在内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还有着国内外各个方面资源的滋养。特别是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立足当今中国,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历史还是现实,都给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厚资源。只要认真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新实践,我们完全有条件创新和发展包括中国政治学在内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面对中国政治学创新发展的重大课题,政治学研究者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动摇和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思想准则,中国政治学研究就会偏离正确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价值观。离开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必然一事无成。因此,政治学研究者应摒弃私心杂念,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勇于和善于回答政治学研究中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实际、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是研究者应有的品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根据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新的实践经验,不断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果,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作为一门治国安邦之学,更需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紧随时代步伐,站在历史高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学术方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和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在与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互动中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

  (作者为中国政治学会会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