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时政

全面推进政务处分规范化法治化

林珊珊
2020-07-08 10:40:01  来源:学习时报

   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下简称《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活动进行了专门规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于全面推进政务处分规范化法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强化对公职人员的全面监督。实现监督全覆盖,关键在于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顺应“监察全覆盖”的要求,适用对象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对政务处分的一般问题、种类、适用、救济、法律责任等作出了系统规定。一方面,注重与党内法规的衔接,推动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有效贯通,形成惩治职务违法行为的合力,吸收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的相关规定,形成了与党纪处分相贯通的政务处分制度。另一方面,注重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进一步细化政务处分制度,明确处分情形、处分权限和程序、处分后果,加强了规范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健全惩戒职务违法行为的严密制度链条。

  统一处分标准、明确适用情形,引导公职人员依法用权。《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后适时出台的,是科学立法的成果。在此之前,关于公职人员处分的情形、适用规则、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散见于《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务处分制度效果的发挥。《监察法》颁布实施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作为实施政务处分的过渡性依据。从《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内容来看,该法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薄弱、处分程序不够规范、处分决定幅度不统一等问题,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公职人员,分别规定了处分后果,以保证政务处分的有效性,更好发挥惩戒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还进一步明确了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的主体责任和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对有职务违法行为的公职人员,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分,在纪法贯通中体现严管厚爱,有利于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审慎用权,从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调程序正当、凸显人权保障,提升政务处分工作规范化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重要的价值目标,也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的应有之义。《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凸显政务处分的程序正当性,正是高度重视人权保障的具体体现。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充分体现了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要求,其有效施行必将为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