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核心提示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要敢啃“硬骨头”
形成公平的市场体系关键要约束行政权力的滥用
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编者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与此同时,“发展起来”之后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大量积聚,无不是前进路上的“硬骨头”和“险滩”。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下一步,中国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号”巨轮如何攻坚克难、“又好又稳”?就这些问题,从本期起,本刊推出“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访谈专家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薛 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陈 剑
市场之手:“减权”换取“活力”
随着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开启大幕,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取消下放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公司注册资本“零门槛”、叫停公款考察性出访、大力度反腐倡廉……今年诸多改革释放出调整利益“动真格”的攻坚信号。今年以来,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经济出现稳中向好。加快改革与调整结构叠加的效果,超出人们预期。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说明了什么?有何背景、意义?
薛澜: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中央认为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迟福林: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这是处在深水区的中国改革必须跨过的难关。
陈剑:政府职能转变势在必行,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啃的“硬骨头”。当前经济活动中,政府不该管的领域和环节管得太多,而一些该管的地方却又没管好,这束缚了市场活力和效率的发挥。市场能做好的,应交给市场。
放权:“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3年3月14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的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5月15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13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和下放。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减少对微观经济干预、更多发挥市场自身效率的重要体现。
记者:“市场之手”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毋庸置疑,政府不仅是制度框架的制定者,也将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么,政府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呢?
陈剑:首先,政府不应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盲目上工业项目,造成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妨碍了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其次,政府不应直接操办项目。如果各地由官员决定发展什么产业、上什么项目,往往会造成各地产业发展同构化、同质化,且投资效益没有保证。第三,政府不应违法设立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市场经济实行“非禁即入”,过多的行政审批严重影响经济活力。
迟福林: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在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在于要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仅在于政府应当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在于政府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政府向市场放权,就是要进一步减少和规范经济领域的行政审批,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潜力,打破行政垄断,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促进企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
薛澜:政府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要敢啃“硬骨头”。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尤其是地方政府改革,首先要改变以GDP为中心的“增长主义”,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干部选拔体制等。当前能让地方政府“舍利”改革的唯一前提就是改变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若非如此,让地方政府放权很困难。
“收”与“放”:用好“两只手”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启动。上海自贸区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仅限定企业“不能做什么”,而不是规定“该做什么”。这与政府正面清单的传统思维模式相反。“法不禁止即允许”,“负面清单”是政府权力边界的初步圈定,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向——通过改革充分释放开放红利。
记者: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不仅需要“放”,而且需要“管”。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迟福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全会决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会决定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进行了部署,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政府与市场应各司其职,两个轮子都要跑得好,这样车子才跑得稳、快。
陈剑:要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关键之一在于阻断行政权力滥用,打破地区和行业垄断。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从本地利益出发搞地区封锁,限制其他地区到本地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阻挠公平竞争。一些带有资源垄断性的行业和市场集中度高的行业,抵制引入市场机制,限制竞争,其结果是保护了局部和本行业利益,却阻碍了统一开放市场的形成。因而,抑制行政权力滥用,是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关键之一。(本报记者 杨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