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笔者认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应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继续深化改革,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条件。经过20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在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距离形成全要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城乡之间,许多生产要素的流动仍然受到制约,已严重阻碍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形成规范的现代市场体系。一是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全要素市场体系,不仅包括消费品市场,更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二是加快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发展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探索建立国际版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三是加快形成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机制。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和考虑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逐步理顺煤、电、油、气、水和矿产等资源产品价格关系,健全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四是加快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督体制,规范市场秩序。
二、继续深化改革,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
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所在。建立有竞争、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关键在垄断行业改革。经过多年改革,我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国企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产权多元化、治理结构法人化、管理科学化改革远未到位,还需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继续深化改革。一是加快以放开市场、引入竞争为重点的垄断行业改革。要广泛放开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及其他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二是创造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的制度环境,实现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打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的“利益玻璃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的可竞争环节,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的形式进入垄断行业。
三、继续深化改革,形成相互配合、协调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
“市场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协调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规范的政府调控行为,这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但仍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仍需着力加强和改善。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确立政府“公共利益关怀”价值取向,克服“政府部门利益化”倾向;确立政府“公平交易”的价值取向,避免行政垄断倾向;确立政府“独立分治”价值取向,避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等倾向。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财政体制,理顺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形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健全地方税收体系,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积极发展中小金融结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更好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理机制。(作者系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