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和新要求,将成为各地区经济建设的主要着力点。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265.40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制造业发展势头最为迅猛。因此,进一步提高制造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继续保持并扩大制造业竞争优势,将是重庆市在新常态形势下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美国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这对重庆制造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重庆制造业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美国制造产业升级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在价值链层级上的提升,从而提升重庆制造的竞争力。
美国“再工业化”的主要经验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重振制造业,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手段,促使海外制造企业向本土迁徙,进而巩固其制造强国地位。具体经验措施如下:
(一)积极重建“产业公地”
“产业公地”是众多制造业生产商、原材料供应商、消费者、产业工人以及科研机构的集合。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它曾推动美国制造业走向繁荣。然而,随着美国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以金融、信息等服务行业为主导产业,制造企业大量向海外迁移,“产业公地”迅速衰落,国家制造研发能力因此被削弱。为此,美国把重新夺回竞争优势作为振兴制造业的首要任务,积极重建“产业公地”。
一方面,一些知名企业逐渐意识到新兴国家的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严重挤压了企业利润,准备关闭分散于全球的“生产车间”,将制造环节迁回美国本土;另一方面,政府利用包括教育、税收、研发支持、培训、反垄断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工具,保护“产业公地”的科技基础,扩大制造业的科技投入,创建人力资本,为回流的制造企业提供“繁衍”的“温室”。
(二)制造与创新并重
随着新兴国家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这些国家与美国在创新环节上的差距日渐缩小,开始威胁到美国制造业在整个价值链的“链主”地位。美国政府和企业逐渐意识到创新对于制造的重要性,认识到制造业创新取决于模块化程度(产品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可分离程度)。因此,在“再工业化”进程中,美国政府专门为一些新兴制造行业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帮助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实现突破。同时,企业也积极建立生产基地,专注于解决制造工艺上的关键性问题,通过研发与制造的紧密结合,实现新兴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重视人力资本积累
大量制造企业向海外迁移,造成了美国制造业的严重“空心化”,许多专业技术工人不得不从事其它行业,制造业的人力资本优势逐渐丧失。虽然如今的制造业愈发朝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一些核心制作环节,通过专业的技术工人突破技术瓶颈,仍不可或缺。
为开启新一轮的“再工业化”进程,美国政府和企业反思“去工业化”导致的人才流失问题,开始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政府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基础教育上,通过财政资金投入,提高教育水平,为培育创新型研发设计人员和专业制造技术人员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则将新的生产基地建在靠近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地方,便于开发和获取人力资源,同时建立实习工作中心,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得到专业技术人才。
促进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美国“再工业化”的实践经验表明,制造业转型升级有赖于产业整体向前推进,而不是单纯由制造环节向研发环节转变,人力资本则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有鉴于此,建议重庆市制造业未来发展采取以下策略:
(一)培育创新产业集群
强化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装备、高端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支撑地位,借鉴美国“再工业化”发展“产业公地”的思路,把培育创新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略。依照产业间的关联度构建集群,结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进行梯次布局,把终端消费品制造、核心原配件生产、产品研发与设计等生产企业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重点突出集群创新性,在集群内部建立完善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强对相关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对云计算与大数据、通信设备和物联网等创新型制造产业集群的重点培育,占领产业发展最前沿阵地。此外,还应吸取美国制造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培育集群创新性时避免轻易放弃产业的制造环节。
(二)建立研发孵化平台
美国“再工业化”经验表明,制造与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双核”动力。现阶段,科技创新是重庆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应通过政府与企业共同的努力,依托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制造产业科技研发平台。借助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集团研究所等中央和市属科研机构的力量,以创新园区基地为主要载体,构建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研发孵化平台,为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企业在研发环节克服技术壁垒,推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并将一些基础技术的应用延伸到其它相邻产业。
同时,制造企业也应该依托创新园区基地,结合自身产品开发要求,加强对关键制造环节工艺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生产模块化程度,实现产品研发与制造的分离,确保获取更高的价值链增值收益。
(三)实施人才队伍建设
为避免出现美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缺失的问题,重庆在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就应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加快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联合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培养电子信息、机电设计等方面的研发设计人才,通过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为制造企业输送专业技术工人,在产业的创新环节和制造环节大量积累人力资源,确保制造与创新并重,全面推动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另外,还应该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较高薪资待遇,吸引具有发达国家工作经验的设计研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壮大人才队伍,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
(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规律,还是从实践经验来看,产业发展的层次越高,对环境的要求就越高。重庆应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实施的良好契机,着力改善制造产业的发展环境。依托重庆市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优化投融资环境,开拓投融资渠道,为制造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借助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契机,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中心,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铁路、沿江高速公路等为主要载体,打造立体交通贸易体系,全面优化物流交通网络。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方式,先行先试跨境电子商务,首创移动跨境购新模式,开展线下展示、线上交易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此外,还应该从法制、财税、信息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通过全面推进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大集群、大环境开放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 2011-11-28 |
论文选编(二) | 2011-11-28 |
论文选编(五) | 2011-11-28 |
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 2011-11-28 |
开放改革引领发展的“渝北逻辑” | 2011-11-28 |
姚枝仲:宁波率先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及政策... | 2011-11-28 |
在转型升级中加快推进振兴发展 | 2011-11-28 |
制造业要抓住机遇创新发展 | 2011-11-28 |
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 2011-11-28 |
黄金16条,拉动经济稳步跑 | 2011-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