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新科技革命的冲击下,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制造业必须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找准新的历史定位,继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制造业主要依靠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基本结束,无论是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压力,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都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抓住机遇,创新发展,这不仅是我国制造业必须坚持的重要选择,也是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制造业在遭遇“内忧外患”及上下游“两头受压”的逆势局面中,着力于调结构、促转型。有关研究表明:转型升级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制造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吸引力依然强大,但总体而言,转型升级仍然处于“爬坡过坎”的量变积累阶段,且由于成本上升及国内外市场风险与技术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阻力,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异常艰难。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制造业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之中。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必须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找准新的历史定位,从以下方面继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推动经济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行适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发展模式,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构建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体系,从而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此外,还可考虑从法律、政策等方面来引导和支持国内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实现优势资源组合,有效扩大规模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提升供应链、生产与营销流程的效率。比如,要实施供应链一体化,实现产业链上的企业开展协同竞争;推行精益化生产,实现生产的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实行营销扁平化,压缩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与顾客建设新型联系以捕捉商业机会,等等。
三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化解产能过剩必须毫不动摇地一直坚持下去。鉴于前期的经验与教训,相关政策的制定必须既充分考虑现阶段的体制特点与经济环境,又前瞻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从而提升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首先,要提升组合政策的有效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步伐还应加快,要加大执行监管的力度,切不可姑息手软,同时增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效应,共同发力。其次,企业要积极转变发展模式。企业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在充分掌握市场行情的情况下,做到理性决策。在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尤其应当以转变发展观念,改变竞争模式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四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借鉴之前的经验教训,以全新的思路和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实力。另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相互承接、促进的关系。此外,要选择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应立足于本企业、行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还可考虑把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经验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无论是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调节,还是发展战略性产业,都应当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