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只有张开元式的“郁闷”少些再少些,中国才有可能出现千千万万个乔布斯,我们的创新发展之路也才能真正顺畅
清新环境公司用十年时间研发的脱硫工艺,明明有优势,却在市场上屡受挫折,这种打击让人确实郁闷。创新成果产业化之难,在当下具有普遍性。类似清新环境公司董事长张开元的“郁闷”几乎是所有创新者都经历过的切肤之痛。我国科研成果往往走不出实验室,或走出实验室也短命夭折,问题也多出在产业化这“最后一公里”上。
走好产业化这“最后一公里”,是创新驱动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助企业尽快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不仅是在帮助一家企业,更是在树立一种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只有张开元式的“郁闷”少些再少些,中国才有可能出现千千万万个乔布斯,我们的创新发展之路才能真正顺畅。
要大胆接受自主创新成果,首先要纠正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错误认识,相信中国人绝不比别人笨,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超越。只有树立了这种自信,我们才更敢于接受创新技术、使用创新技术。而只有给自主创新技术以更广阔的舞台,它才能发展壮大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领域习惯于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这是有合理性的。但是,如果我们只会跟着国外技术亦步亦趋,一旦有人出来挑战国外成熟的技术路线就被认为是旁门左道,这种思维定势非常不利于创新发展。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在人才全球流动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早已今非昔比,一些企业经过几十年的锲而不舍,已经掌握了不少原创技术。我们只有正视中国企业的成长,增强民族自信心,才能敢于大胆尝试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技术。
追赶可以靠引进,领先只能靠创新。如果说前30年引进技术是主角,那么,让自主创新技术有用武之地,最终能登堂入室,则是今天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关键所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该站在这一高度去看待创新,为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搭桥铺路、添砖加瓦。
越是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其产业化进程就越是艰难。因为这类技术往往找不到先例,甚至对旧有模式会形成冲击,风险也相对更大。作为直接面对风险的企业,本来对使用创新型技术就容易畏首畏尾,如果既有政策还有障碍,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就会更加雪上加霜。所以,对待自主创新,政府一方面应该鼓励企业大胆尝试、大胆应用,另一方面也应该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引导企业优先使用。换句话说,对待自主创新,政府绝不应该比企业更保守,对自主创新的推广不仅要开绿灯,更要鼓与呼,甚至去主动分担自主创新技术的推广风险。
最后,对于创新型企业,像重视技术开发一样重视市场推广也同样重要。一些热衷于技术的学者型企业家,往往重研发、轻推广,认为“酒好不怕巷子深”,只要自己的技术过硬,市场就一定会接受。殊不知,越是创新技术、颠覆性技术,社会就越不容易接受,甚至可能被认为是忽悠、骗子。毕竟人的认识有惯性,而挑战和改变人的习惯思维是非常困难的,绝非一两次论证会就能做到。所以,创新企业必须拿出技术攻关时的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市场,要充分认识创新技术“最后一公里”的艰难,绝不亚于当初的技术攻关。其漫长程度,有时候也会超出想象。近的有苹果公司,真正颠覆掉摩托罗拉、诺基亚,用了差不多十年。远的有伽利略,“日心说”真正让全世界接受,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笔者希望张开元们能拿出钻研技术的韧劲去开拓市场!再好的东西也要不断地吆喝。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酒好也怕巷子深,何况你研究的还是一种全新的酒呢!
在新形势下大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 2011-04-20 |
少些“本能” 多些养成 | 2011-04-20 |
干部要有书卷气 | 2011-04-20 |
自觉修炼阳光心态 | 2011-04-20 |
多些建言献策 少些冷嘲热讽 | 2011-04-20 |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 | 2011-04-20 |
让高校学人“静下心来做学问” | 2011-04-20 |
逐热而动是种浮躁 | 2011-04-20 |
抓大事要从小事做起 | 2011-04-20 |
从“我不是建筑专家”说起 | 2011-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