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央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地勘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只有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强化地矿工作职能定位,才能更好地服务并下好“一带一路”建设先手棋。
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找准服务切入点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一带一路”战略将实施一系列配套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各类生产资料加以保障,这将为日渐低迷的矿产资源消费提供强有力的市场支撑。一方面,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作为基础支撑;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小城镇建设都会带来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因此,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寻找更多的能源及矿产资源并就地形成产能,是地质工作未来的重要行动方向。
发挥地质技术优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伴随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所经地区陆地及沿海的生态环境脆弱,无论在项目论证阶段还是项目实施过程,乃至项目竣工后,都需要开展大量的水文、工程、环境、灾害等地质调查工作。这将为地勘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矿产勘查,提供能源资源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时也是油气资源的成矿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极大促进我国与合作国油气资源的勘查开发,解决经济带上国家油气资源的供给问题。另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身就是巨大的非能源矿产成矿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增加矿产资源的供给,缓解我国的矿产资源瓶颈问题。
创新投融资机制。国家设立丝路基金、亚投行,广西筹备设立广西丝路基金等,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保障性投资基金,不仅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将搭建起全新的投融资平台,从而在根本上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强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基金与国家、广西丝路基金的对接,在改变全球矿产资源市场格局、推动地勘业参与全球化资源配置上发挥重要作用。这将对仍处于萌芽起步阶段的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融资体系带来巨大的外向潜力。
开展地学研究。夯实“一带一路”战略基础,破解重大地球科学技术难题,提升地质资料信息产品开发与服务水平,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通过采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地质矿产信息,作专题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服务。开展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环境地质遥感调查,为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开展东盟国家重要成矿带遥感地质研究与编图等,为境外矿产勘查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拓展“大地质”服务。为重大工程、城镇建设提供地质勘察服务,为其安全选址提供最基础的地质资料;服务生态环境安全,为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建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等等。
把握重点,立足项目带动,推进合作共赢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寻求项目支撑,扎实搭建合作平台。在深入研究东南亚地质矿产资源和矿业现状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实施项目筹备工作。在援建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东盟地学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争取自治区政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项目和经费支持。
扎实推进境外项目实施。根据境外项目所处地缘实际,争取自治区层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或处于其辐射区域的有关项目:组织开展柬埔寨地质矿产勘查选区踏勘并确定选区;继续跟踪加蓬锰矿勘查等项目的落实与实施;继续加强与老挝地质矿产司等的联系,争取在矿产勘查合作方面有新进展、新突破;筹备办好东南亚成矿地质背景与勘查技术培训等。
做好2015年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筹备工作。于9月19日举办的中国-东盟矿业论坛暨项目推介展示会,从今年起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论坛的主题是“加强矿业合作,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要积极争取自治区层面加强指导,提升矿业论坛的层次、规格和规模,推动论坛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更大的窗口宣传作用。
争取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究中心落户广西。东盟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宝库之一,煤、铁、铜、铝、锡、铬、铅锌及钾盐、油气、铝土矿等矿产资源丰富。要积极争取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究中心落户广西,推进中国-东盟地学研究与矿业合作,提高能源及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努力打造“走出去”的技术支撑平台。(作者为自治区地矿局局长)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有效履行职能使命 | 2011-05-04 |
进一步推进和创新社会管理 | 2011-05-04 |
拓展合作新空间 塑造开放新优势 | 2011-05-04 |
着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棋局 | 2011-05-04 |
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 2011-05-04 |
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 | 2011-05-04 |
以改革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 | 2011-05-04 |
切实下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手棋 | 2011-05-04 |
陈雪枫:激发创新活力,下好创新驱动“先手... | 2011-05-04 |
着眼大格局 把握大逻辑 凝心聚力谋改革 | 2011-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