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以改革创新夯实稳中向好基础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对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坚持依靠改革创新引领新常态,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在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法的同时,更加深入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从这两年的经济发展实践看,正是因为改革创新激发出了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我国经济才顶住了下行的巨大压力,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态势,形成了稳中向好趋势。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才能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
坚持推进简政放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和“先手棋”。通过简政放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和市场活力的“加法”,用更大气力释放改革红利,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激活经济发展潜力。各地实践表明,随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深入推进,蕴藏在亿万人民群众之中的创业创新力量不断涌现,在世界经济总体上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扩大投资需求。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大幅提升消费总量和改善消费结构的任务虽然十分紧迫,但需要通过做大“蛋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等政策来实现,这在短期内难以收到明显成效。净出口需求则主要依赖外部环境,而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看,发达经济体复苏一波三折,新兴经济体增长疲软乏力,外部需求在短时期内恐难有大的起色。因此,当前稳增长的着力点仍在于扩大投资,尤其是有效扩大公共投资。但在新常态下,增加公共投资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要加大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力度,通过土地、价格、特许经营等政策杠杆,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公共投资,以少量的政府投资带动巨量的社会投资,引导它们投向实体经济。同时,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在实现稳增长目标中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以产能调整带动资产重组,是重塑增长动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产能过剩意味着资源配置不当,一些行业过多占用资源却没有相应的产出,另一些行业则资源投入不足,长期看势必会降低经济的整体效率。现实地看,大凡产能过剩的行业,相关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很高,发生企业破产倒闭的可能性比较大,企业经营风险有可能进一步传导到金融体系,成为金融、经济安全的隐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通过市场机制校正当前失真的各类要素价格,防止因市场价格扭曲误导投资方向;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做好市场监管和纠偏,促进过剩产能有序实现梯度转移,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培育新的增长点,关键是要消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等多重约束,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供给出现结构性短缺,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这说明,以往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尽快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大驱动力来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
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潜在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快速发展,关键是因为我们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出了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客观上看,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大,土地和自然资源相对廉价,高储蓄率形成了相对较低的资金利用成本,使经济发展享有“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储蓄红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这“三大红利”在逐步衰减,经济潜在增长率正逐步下降,经济增速必然会趋缓。因此,从长远看,巩固经济稳中向好趋势,关键是要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激发全体人民无穷的创造力,使制度红利进一步转变为发展红利。(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张占斌)
进一步夯实经济稳中向好基础 | 2013-11-07 |
中国经济新“视界” | 2013-11-07 |
专家学者热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2013-11-07 |
把握发展大势谋求崛起伟业 | 2013-11-07 |
把改革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 2013-11-07 |
汪同三:把经济下行压力转化为科学发展动力 | 2013-11-07 |
保持战略定力 增强发展自信 | 2013-11-07 |
巩固基础,破解难题靠发展 | 2013-11-07 |
坚定信心谋发展 稳中有进收好官 | 2013-11-07 |
7.6%:不仅看数字 更要看内涵 | 2013-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