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对制造企业而言,推进信息化建设,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要以用户为中心,充分调动用户的参与感。同时,探索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制造业形势更加严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将迎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由做大到做强的重要机遇期。当前,国内不少制造企业仍沿袭固有思路,先建厂房后找市场,产品生产出来再找客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还造成产能过剩。在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落后过时的生产经营方式亟需改变,制造企业需尽快补上信息化建设这一课。
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要以用户为中心,充分调动用户参与感。而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做法往往是自行生产产品,然后再配上大量的营销活动,把产品推销给顾客。加快信息化建设后,制造企业就可以掌握全球市场的情况,密切了解各地销量,及时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化和精准化。
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7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也出现了不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我国制造业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与互联网企业深度融合、相互渗透,利用各自的市场竞争优势寻求发展机会。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开放程度越高的环节,融合程度就有可能越深;行业融合的环节越多,距离消费者就会越近。比如,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智能互联网汽车,就是传统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深度融合的结果,为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此外,通过信息化建设,我国制造业企业可以不断探索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制造业传统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小批量、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模式悄然兴起。通过信息化技术,制造企业可以掌握分散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数据,消除原来由中间流通环节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文化群体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定向生产个性化产品,融入创意元素,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比如,红领集团自主研发的个性化定制平台C2M(消费者直接面对制造商),就已形成完整的个性化产品工业化定制模式,实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我国制造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难免遭遇“成长的烦恼”,但在发展方向上不能犹豫彷徨,而应坚定向前。具体来说,就是要放眼全球,加快战略部署,在借鉴制造业强国经验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重视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开发,布局核心智能制造技术,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
实体经济是稳中求进的基础 | 2011-12-21 |
论制造业 | 2011-12-21 |
刘汉俊:文化的斑斓与辉煌 | 2011-12-21 |
加快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宁波的实践 | 2011-12-21 |
“新西进运动”能否将美国经济拉出泥沼 | 2011-12-21 |
成思危:创业者应具备四维知识结构 | 2011-12-21 |
创新驱动 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 | 2011-12-21 |
擦亮“中国装备”(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辽... | 2011-12-21 |
抓住自贸区建设契机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 2011-12-21 |
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 2011-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