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作业区。资料照片
在辽宁朝阳燕山湖发电厂,工作人员正进行设备调试。资料照片
改造后的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一瞥。赵 安摄(人民视觉)
提质,增效,升级——人们在注视:“辽宁装备”怎样破题?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不强,要看其工业;一个国家工业底气足不足,要看其重大装备。
重大装备,辽宁的“金字招牌”,几番栉风沐雨,而今光泽更亮。今年以来,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厚积薄发,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利润增幅高达38%,在全国靠前。
以创新驱动提质,靠深化改革增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升级——被称为“共和国装备部”的辽宁,目光定格在“让中国重大装备享誉世界”,昂首迈向全球装备制造业“第一方阵”。
以创新驱动提质
从“大路货”到“绝版货”、从制造单机到成套总包,质变悄然加速
行进在辽沈大地,我们感受着重大装备的“重量”:国内第一艘万箱集装箱船335米长10层楼高,全球首套1600吨加氢裂化反应器需要96个车轮推载……
然而,重大装备的价值不在“大块头”,在于“大智慧”——技术含量“高精尖特”。
这两年,行业内,机床的“一笔账”反复被提及:一台重达2吨、价值30多万元的数控机床,90%以上部件的技术和工艺都掌握了,惟一拿不下来的是机床“心脏”——手掌大的数控软件,常常要花一大笔钱从国外购买。
差距,似乎只有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却阻碍着中国重大装备跻身“国际一流”。
辽宁装备制造业要全面“提质”,只有掌握最核心技术,打通“受制于人”的最后环节,才能当得起“中国重大装备的标杆”。
提质靠什么?“企业盈利可以有起伏,科研投入只能往上走。”有“国家砝码”美誉的沈鼓集团,投资3亿多元建起国内最先进的实验中心和国内最大的试验平台。一年多前,由沈鼓制造的长输管线压缩机在西气东输二线运转成功,这一历史性突破被比作天然气输送领域的“两弹一星”。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多数超过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更多借力创新驱动,汇聚最精粹的能量,打造综合竞争优势——质变悄然加速。
从“大路货”到“绝版货”。“别小看这些又黑又暗的大家伙,它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核岛压力容器。”大连一重加氢总裁许崇勇,拍打着即将出厂的AP1000核电站核岛压力容器,神采飞扬。中外都没有现成的制造技术,而一重加氢已完全掌握。
从制造单机到成套总包。大连重工起重党委副书记田长军介绍,前些年刚具备单机的制造能力,怎么拿得出成套设备的解决方案?现在,冶金、港口、造船、能源四大领域的重大装备,每个环节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手,“做成套的利润率,比做单机高出不止一两倍。”北方重工负责人说:“自主创新让我们拿下成套项目,克虏伯这样的行业巨头为了卖单机,反过来得给我们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