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中国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www.workercn.cn2016-01-21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经济崛起是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不断提升。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38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GDP进入10万亿美元的国家。理解这个数字代表的经济成就,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看。

  纵向看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1990年中国GDP是多少呢?4045亿美元,居全球第十位,排在巴西之后。2014年中国GDP是1990年的25.66倍,相当于平均每年给世界经济增加一个1990年的中国。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个湖南省,它不是经济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2014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湖南省GDP排名第十,规模是多少呢?4414亿美元,比1990年的中国还多了将近300亿美元。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自信自豪。同样2014年,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GDP超过1.1万亿美元,和2000年中国GDP规模相当。这就是变化,这就是成就。

  横向看是中国经济快速赶超。2006年中国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终于实现了新中国缔造者“超英赶美”梦想的一半。2007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在不断地超越,而且这个超越是加速的。2006年中国超过英国,到了2010年中国就是英国GDP的两倍多,用4年时间让世界经济版图上“多”了一个大英帝国。2011年中国GDP是德国的两倍多,也是用4年时间对世界第四实现翻番。2014年中国GDP是日本的两倍,用5年时间对世界第三翻番。再看占世界GDP份额,1990年中国的份额是1.78%,过去我们常自豪地说中国用世界七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是中国人仅仅是活着。到了2014年,中国的份额升至13.4%。与1990年相比,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除了中国外,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份额都出现了明显下降。这就是变化,格局性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崛起还在路上,发展和赶超还是进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个特征是经济发展速度转向中高速。怎么理解中高速?和过去10%的年增速相比,现在是中速,但横向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是高速。新常态的另一个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要迈向中高端。因此,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的发展和赶超将更为稳健和坚实。

  2014年有一则很有争议的新闻事件,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根据购买力平价来计算GDP,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4年美元兑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是3.517。据此计算的中国2014年GDP是18.09万亿美元,而美国是17.35万亿美元。世界都在议论中国超过美国,很多官方人士也感觉有忽悠的成分。

  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反映的是潜在国力,同样的产出放到发达的美国就是18万亿而不是10万亿。如果中国的经济发达程度赶上美国,那潜在的国力就会变成现实国力。从发展角度看,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具备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潜力。回头看过去,过去30多年里,中国通过正确的发展道路、战略和制度选择,实现了把很大一部分潜在GDP不断地变成现实GDP。

  “十三五”是激动人心的决战阶段。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按国际标准来衡量,就看中国能不能成为高收入国家。2010年中国人均GDP约450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跨进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脱离了世界的最底层。“中等收入陷阱”是当下热点话题,即一个国家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停滞,不能够跨进高收入国家的现象。中等收入的标准是人均GDP在4000到12000美元之间,其中4000到8000美元为中等收入,8000到12000美元是中高收入。2014年中国人均GDP约7600美元。尽管2015年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但是人均GDP仍会超过8000美元。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已经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十三五”期间,如果经济增速达到6.5%多一点,且汇率能够保持稳定,那么到2020年或者2021年,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即成为高收入国家。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坚实的经济基础。这就是大国崛起。

1 2 3 4 5 6 共6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