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无异于“宣纸上画油画”——
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概念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刘奇
//www.workercn.cn2016-05-23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自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之后,一些学者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寻求解释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西方经济学确实有相关的比我们还早的理论,有些可以吸收借鉴。但西方的实际情况与中国相差甚远,对其概念应该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绝不能简单照搬、生搬硬套。具体来说,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些专家学者往往将其与西方一些学派联系起来。

  一是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意涵的政策措施主要是通过降低税收来提高投资和增加供给的积极性。大规模减税将会刺激富人投资的增加,这个过程也会通过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得穷人受益,这就是所谓的“涓滴效应”,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称之为“巫术经济学”。供给经济学应对的核心问题是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失业与通胀并存的滞胀问题。今天中国经济并不存在滞胀。中国经济面临的几个大问题集中体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外需下滑,基本增长动力源变化导致的增速下滑,产能过剩以及制度性的扭曲等方面。仅仅依靠供给学派开出的减税与削减福利这些药方,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复杂的经济问题。

  二是萨伊定律。萨伊定律是由19世纪初期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根据这一定律,供给自动创造出等量的需求,市场是完美的,不可能存在超过所有商品需求的过剩供给。政府只需要做好“守夜人”的角色就好,其他方面最佳的策略就是自由放任。这与目前我国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并不一致。所以,萨伊定律的政府不干预原则不能用来解决当前我国所存在的经济问题。

  三是以保守主义、货币主义以及供给主义为核心的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在当时极具影响力,并从根本上重塑了当时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导致了一个全新的以自由市场理念为主导的政治文化的出现,也催生了一种新的金融文化,而正是这一新的金融文化酿成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另外,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主张在所有制上完全私有化,在运行上完全市场化,不仅与我国目前主流意识形态不一致,也与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一致。

  四是以发展经济学为核心的各类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主张用国家干预和大规模投资等措施来突破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均衡陷阱,它的实质是主张干预主义和非均衡主义,其表现形式是各种“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进口替代战略”。这明显与中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均衡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标不相一致。

  五是以产权理论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虽然抓住了制度革新这个要点,但是把经济转型简单化为单纯的产权问题,实际上回避了转型本身所内含的复杂性。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把这种主张“一分就灵”的私有化改革观念称作“产权神话”。“产权神话”的倡导者“认为人们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正确地分配产权,如此一来,经济效率就有了保证”。斯蒂格利茨反对这种简单化的观点,他特别强调产权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复杂关系,例如,他指出,“中国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就是因为中国创立和发展许多新的企业,而不是把原来国有企业私有化”。换言之,中国的经济成就是增量改革和渐进改革所带来的,而不是简单的私有化问题。

  总而言之,这些来自西方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或多或少相近性的理论、主义和学说,都是在特定背景下为了解决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的某一特定问题的实践而产生的。对于我国目前这种复杂背景下的综合性问题,不能用拿来主义的办法,直接套用西方理论来解决我国的经济问题。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无异于“宣纸上画油画”。(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