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四、以创新的经济发展理论推动发展新动力的形成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功能是寻求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寻求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动力。在过去的近40年里,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是在供给方面的推动力,即发展初期宽松的物质资源供给和低成本劳动力的供给。但现在曾经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的供给能力开始明显衰减,由此决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需要转换,寻求新的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的驱动力。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看作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的基点。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驱动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驱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化,实现科技创新从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此外,科技创新也需要成为产业创新的动力,这就需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现有效对接,突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要求产学研协同创新,注重研发和孵化新技术,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氛围。显然,创新作为新的发展方式提出,是中国发展理论的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指的是各种要素集合所产生的生产率之和大于各单个要素投入的生产率之和,其中的差额就是全要素生产率。涉及投入要素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技术进步、规模效益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集合”各种要素的作用。在资本作为“集合要素”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着力点是提高资本要素配置的效率。但是,当前我国存在着投资较多地投在地产和虚拟经济上,而不是投在与新产业相关的物质资本和技术要素上,投资偏重物质资本,忽视人力资本投资的现象。这种要素的结构性错配是全要素生产率不高的症结。因此,重视高新产业投资,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就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此外,现阶段还要特别重视企业家的“集合要素”作用,因为企业家的创新所推动的要素的新组合,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也要推动经营者成为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放手让企业家在市场条件下集合要素,在企业家带动下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激励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励机制的建立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原则,就是要坚持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这也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原则。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激励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激励创新。创新与其他经济活动不同。第一,创新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外溢性和公共性,社会也可以从新知识和新技术中得益;第二,创新的技术可以被复制,复制成本之低,会使创新成本得不到补偿;第三,知识产品市场比物质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更严重,其真正的价值往往被严重低估。因此创新不能只是靠市场压力,还需要通过激励形成内在动力,其中包括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获取创新收益、政府提供激励性政策和引导性投资激励等。二是激励克服机会主义行为。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要建立激励性体制,克服影响供给质量和效率的道德风险之类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从机制上克服劣币驱逐良币状况。三是激励企业活力。由于经济运行的细胞是企业,因此特别需要激励企业活力,要针对微观经济的主体,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此外,还需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一方面让职工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分担企业风险,注重协调好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上也要注重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政府要给企业让利,在体制上为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大力减税、降息、减费、降低企业债务负担,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
四是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如何克服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在低收入阶段,以农民进城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但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克服二元结构有了新的任务。一方面是城市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两个方面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加供给的空间,因为城市的发展要素向农村扩散过程中,能够带动农村以及各类城镇增加城市要素及设施的供给,从而促进广大农村和城镇具有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的功能。而且,推进人的城镇化,还能使进入城市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形成对城市住房和福利的新需求。很显然,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是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除了改变二元结构以外,结构调整的推动力还有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区域结构的协调等等。这些方面的结构调整都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综合以上分析,在生产力层面上的经济发展动力,包括:消费力,创新力,全要素生产率、激励力和结构调整。对这些发展动力的研究是经济发展理论的新空间。
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基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目标,将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经济发展学说,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此构建的经济发展理论也可以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作者: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高潮 | 2014-01-07 |
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 2014-01-07 |
航天精神助推航天梦 | 2014-01-07 |
引导文化消费新需求 | 2014-01-07 |
聚合“文化+”的产业力量 | 2014-01-07 |
创客文化的教育价值 | 2014-01-07 |
以管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 2014-01-07 |
努力展现工会新作为 | 2014-01-07 |
文化金融创新大有作为 | 2014-01-07 |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 | 2014-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