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曹光乔
2020-06-10 09:43:40  来源:南京日报

  近年来,南京“三农”工作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抢抓城乡融合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及创新名城建设等战略机遇,在“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征程上,书写了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新样板。

  新实践:城乡融合发展提速深化

  城乡融合发展提速深化,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积聚效应开始显现。2004年以来,南京农民收入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4年增幅领先城镇居民。区域供水、农村公交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郊区电力及燃气供应、污水处理、信息网络大幅提升。低保标准实现分区域城乡同标,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并轨,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正在消融,城强乡弱局面正在改观。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方兴未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日益壮大。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与科技融合的生物产业,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休闲产业,农业与生态融合的健康养老产业等新业态不断崛起。2018年全市农业电商主体3500余家,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超40亿元。

  绿色发展理念渐入人心,都市农业生态涵养功能逐步唤醒。出台了《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将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突出位置,着力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全面发掘,城里人向往“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全方位挖掘农业文化功能价值,“中国民间绘画之乡”治山、“民歌《茉莉花》发源地”金牛湖,充分展现了南京乡村浓厚的艺术气息。江宁湖熟“荡湖船”民俗表演,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宁区“茶文化村”黄龙岘、“东吴文化第一村”马场山等特色村落已成为新的旅游胜地,乡土文脉持续传承,美丽乡村内涵价值不断拓展。

  农村创新创业热潮澎湃,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重农亲农。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相继落户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农业农村出现了创客下乡、资本下乡等新潮流,市区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成为“新农人”实训教学基地。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与市区农业园区联合组建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策划设计创业项目和创业活动,吸引大学生回归农村,不断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

  新定位:建设绿色田园和幸福乐园

  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可以这样定位“十四五”南京农业农村发展功能:围绕“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两条主线,建设绿色田园,以优质农产品供养城市;建设美丽家园,以优美生态环境涵养城市;建设幸福乐园,实现优秀农耕文明滋养城市,把南京建设成为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城市生态涵养区、全域旅游目的地、优秀文化传承载体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围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园艺、经济林果、健康畜禽和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农业生产全链条升值,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南京大都市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上海和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高收入客户群体,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调优供给体系,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城市生态涵养区。发挥农田绿地、稻田湿谷、鱼塘水面等生态涵养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健康、宜居环境。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农业,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等低碳技术,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循环技术,率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便城乡居民能够四季下乡,乐享田园生活、品鉴农家美食、体验农耕乐趣、感知民俗风情以及品读乡土文化,向他们提供大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去处。

  全域旅游目的地。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突出创意导向,挖掘文化内涵和资源特色,重点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星级乡村旅游区、乡村特色民宿、房车露营体验、乡村研学科普基地等产品业态,形成具有乡土气息和国际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优秀文化传承载体。将农业产业和文化创意相融合,积极融入地区乡村景观、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地区特产美食等特色资源,打造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休闲农业文化发展模式。加快对优秀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的普查挖掘,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建立博物馆、民俗馆等,开展优质文化教育、参观和展示等,实现凝聚人心、教化群众和淳化民风。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深入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引导和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巨大潜能和创造力,激发乡村振兴强大动能。引导各类人才到农村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推动返乡下乡人员利用积累的技术、资金、经验和市场渠道等,带动理念回归、技术回乡和资金回流,汇聚乡村振兴资源要素。

  新举措:完善支撑体系实施重点工程

  为实现“十四五”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定位,建议全面落实以下重点任务:不断增强优质农产品保供给能力;大力推进乡村产业繁荣振兴,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逐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

  完善以下支撑体系:以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和南京都市圈农业一体化发展为重点的空间支撑体系,以深化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的要素支撑体系,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重点的科技支撑体系。

  配套实施以下重点工程: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农民增收万元工程,小农户造血赋能工程,美丽乡村提升工程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工程等。

  (作者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博士、研究员 本文为南京市“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项目研究成果)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