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张学良 杨朝远
2020-07-07 08:15:20  来源:光明日报

  深化对内对外开放

  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这为我们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方向和基本遵循。

  坚持深化开放,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已逐渐嵌入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中,但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贸易保护主义叠加,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开倒车”现象,我国需要逐步摆脱对传统国际循环模式的依赖。“一带一路”倡议是重要的突破口,通过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深入合作,共同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贸易往来、产业协作和共同发展的战略平台,有助于形成更加均衡和多元化的国际循环体系。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是联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推进上海、广东、天津等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加速形成新型的国际循环。上述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将我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经济全球化不断注入新动力。

  清除各环节堵点,保证市场运作畅通。构建国内大循环,关键在于挖掘和激发国内市场,逐步清除国内市场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间存在的“堵点”和“痛点”,破除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结构性、周期性和制度性问题。重点在于提高要素的市场化程度,按市场规律让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土地等要素充分参与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过程。只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才能实现供求与价格的相互反馈、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规律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打破区域市场分割,保障区域间的循环畅通。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内循环是要实现各类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打通“区块”“省域”和“城市”“城乡”等不同区域空间尺度之间的经济循环。为此,需要加强空间治理,以合理分工实现优化发展,推进区域发展战略,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能。从区域发展战略角度来看,要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即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最终是要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打破市场分割,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保证国内大循环畅通。

  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目前,我国有着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制造业体系,并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创新是灵魂,竞争的重点是科技和产业的比拼。我国需要凭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遵循客观规律,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紧盯全球前沿技术,实现重点突破,持续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提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更加合理化和高级化,利用我国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促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位置的不断攀升。新基建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要抓住新基建启动的契机,秉持以科技创新促发展的理念,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重大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和国家的创新能力。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企业是市场重要的微观参与主体之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均遭受较大冲击。各级政府应通过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税收减免或缓征,以及大力发展新基建、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公共服务支出等方式,激发企业的活力。同时,切实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双升级”,倒逼企业谋求转型升级。对于企业供应链上的“补链”和优化布局上的“扩链”,应给予专项扶持。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需注重恢复国际供应链,形成外向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国际产业链畅通的优化布局,积极拉动国内消费回升、扩大有效投资、引导外向型企业建立基于国内循环的产业链。

  保障和改善民生,激发内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工作是激发内需、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的当下。切实保障农业生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确保居民“米袋子”和“菜篮子”价格的稳定。加大稳定和增加就业的政策力度,只有稳定就业、增加就业机会,才能提高居民收入,激发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聚焦民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和社保等痛点,推进落实民生保障工作,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品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作者:张学良、杨朝远,分别系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