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立法摘下伦敦“雾都”帽子
//www.workercn.cn2013-12-03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英国的环境治理中想靠工业企业自身减排和治污是不可能的,而起了主导作用的恰恰是立法部门——议会。它凭借立法力量而不是政府的行政力量,同时它能够直面问题、倾听民众呼声,从而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承担了相应的社会公共责任,并通过立法行动敦促政府也参与进来,以积极的态度建立管理和监督机制。

  英国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灾难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但工业化和城市化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

  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但也导致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污染。工业革命以前“快乐的英格兰”变得浓烟滚滚,烟雾弥漫,天空和建筑物变得一片黝黑。伦敦上空常年笼罩和飞翔着浓浓的黄色烟雾,更被狄更斯斥之为“伦敦特色”。1872年,英国人罗伯特·史密斯第一次创造了“酸雨”这个词,来指代工业污染造成的雨水酸化。

  19世纪伦敦有着糟糕的城市卫生,没有一个公共卫生设施。大工业带来的城市移民人口迅速增多,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垃圾遍地、排水不畅,即使是有排水沟,其中流淌的污水也充斥着化学污染物的怪味,甚至会有硫化氢的水蒸汽逸出。英国学者卡特莱特指出,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工业城市没有一个安全的饮用水供应,这些地区的河流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以致河里鱼都没有了。19世纪前碧波荡漾、鱼虾成群、以鲑鱼产地而举世闻名的泰晤士河,曾是诗人蒲柏笔下美丽的“银色的洪流”,由于工业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中,原本清澈宜人的“老父亲泰晤士”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

  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疾病流行。19世纪30—60年代发生的四次霍乱吞噬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另外,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流行。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据英国官方统计,1852年12月4—9日笼罩在伦敦上空的黑色迷雾使5000多人丧生,此后两个月内8000多人相继死亡。

  不可能靠工业企业自身减排和治污,英国通过立法手段治理污染

  19世纪中后期,严峻的污染和疾病流行的现实促使议会开始大规模调查研究,并通过立法手段治理污染。1848年颁布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并规定由地方当局负责供应清洁卫生的饮用水。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和供水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这个委员会最突出的业绩是在著名工程师巴扎尔盖蒂主持下建成了主管线长120公里、支线长度1650公里的下水道系统,有效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这一巨大的工程直到今天仍在使用。1863年秋动工的泰晤士河河堤,通过建立下水道网络将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转移到下游地区。

  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的《公共卫生法》,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1876年的《河流污染防治条例》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水环境防治法规。这一法案所确立的防治河流污染基本原则一直沿用到1951年。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标志着英国基本建立起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解决严重污染环境的烟气问题上,英国议会也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抑制烟尘排放物和有害气体,控制烟气污染。由于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造成极大的影响,1953年议会通过控制大气污染的《大气清洁法》,规定:禁止排放黑烟,包括烟囱、汽车等;防止煤烟,对排放煤烟的设备,要安装除尘和除硫设备,规定烟囱的高度;划定无烟区,等等。

  英国采取的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工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是支配着工业的法则和那个时代企业家的指导思想。如英国历史学家克拉潘所说,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在任何场合下都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也没有这种合法权力。因此,在英国的环境治理中想靠工业企业自身减排和治污是不可能的,而起了主导作用的恰恰是立法部门——议会。它凭借立法力量而不是政府的行政力量,同时它能够直面问题、倾听民众呼声,从而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承担了相应的社会公共责任,并通过立法行动敦促政府也参与进来,以积极的态度建立管理和监督机制。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1844年建立了城镇卫生协会。还在各地设立了保健医官,这个职位不仅是管理公共卫生,还承担包括城市供水排污、治理贫民窟、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职责。

  综上所述,英国经过长期不懈的治理才改变了污染的状况。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到今天成为生态典范,英国经历了“迈达斯之手”的悔悟和蜕变,伦敦摘下了“雾都”的帽子,但也留给人们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据《学习时报》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