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去年3月中央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今年6月中央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配套工程。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精神,其终极目标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与其相联系,新型城镇化的体系是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县城为主体,以小城镇为骨干,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全域城镇化或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配套工程。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向纵深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然要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2006年以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已有不少农村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都加快了社区建设。新型的农村社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社区建设依靠全体居民,整合各类资源,强化社区和自治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努力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新型农村社区既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村,也有别于城市社区,它是由一个较大的行政村建设而成的,或由若干行政村组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而成的。首批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一般都是位于人流、物流较为便捷、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简单的村庄合并或人口集聚,而是营造一种新的生活共同体,让农民过上类似城市人的生活,享受类似城市人的公共服务,实现就地城镇化的目标。农村社区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全方位消除城乡间的本质差别,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这种新型城镇化可以做到不把农民迁入城镇,而是把“城镇”植入乡村,可以称之为无形城镇化。
伴随着村庄改造成为新型社区,农民也就转化为社区居民。这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更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村改居”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的必然结果。农村社区建设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程度。
首先,要求我们把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同步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农村社区是农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是农村社区的重要支撑。有了可以容纳农民充分就业的高效益产业园区,农民才有可能在农村社区安居乐业,逐步把生活水平提高到接近城镇居民的程度。
其次,要求我们把产业园区规划与现有产业基础以及农村社区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每个产业园区都应当从实际出发,选准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的功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健身需求等等。农业功能拓展得越充分,农业资源开发得越全面,农业产业体系就越健全,农民增收的渠道就会越通畅。农业的首要功能是食品农业,是从农业是从事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生产的特殊部门派生出来的,为的是满足城乡居民的食品需求,通过发展鲜活农产品,直接供应城乡居民,被称为“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农业的第二个功能是生态农业,是从农业所特有的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派生出来的,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让城乡居民清晨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白天能看到蓝天白云,晚上能仰望满天星斗。农业的第三个功能是休闲农业,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让城乡居民旅游、观赏、度假,等等。通过这些途径,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
农村社区建设既要注意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又要重视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如何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留住文脉、记住乡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有一部分村落被消失了。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还有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民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之消失。与有形的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不可逆的。为此,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特别注意保护个性,凸显独特性。要着力培养特色文化村,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雄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村。其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社区文化,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村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特别是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古村落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在一个地域边界内聚族而居,有家属血缘性和区域地缘性;村落择吉而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融诗情画意于村落园林景观之中;村寨里有创业始祖的传说、遗训族规、家属大事记的庆典和缅怀先祖的祭祀活动等。我们要保护古村落,尤其是保护好“景观村落”。“景观村落”的特点是,有优美的山水环境,有上百年的建村历史,有一定存量的传统建筑和人文景观,村落的布局与自然和谐共融,不仅构筑一个有利于子孙后代和谐生存繁衍的社会空间,而且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和哲思的精神家园,它们在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中,承载着村落乃至农耕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历史信息。(作者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融合发展 | 2012-02-24 |
浙江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实现路径 | 2012-02-24 |
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 2012-02-24 |
推进新型城镇化如何凸显文化特色 | 2012-02-24 |
土地管理新路径 | 2012-02-24 |
“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啥模样 | 2012-02-24 |
以市场化改革推动新型城乡关系的建构 | 2012-02-24 |
着眼“三农”破局中部 从“两化”走向“三... | 2012-02-24 |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 2012-02-24 |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 2012-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