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天天天蓝”还有多远
孙秀艳
//www.workercn.cn2015-10-3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严峻的环境形势时刻在提示,我们的治理速度还远远赶不上百姓的要求。未来,环境治理的速度必须进一步加快,把蓝图和期待变成现实,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在沿海大城市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朋友有个6岁的女儿,有一天,孩子问:“妈妈,什么时候能总有蓝天?”“30年!”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让朋友自己打了个冷战。

  从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从大规模治污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时间跨度约为20年—40年。这位朋友感慨道:如果彻底治理好环境真的还需要30年左右,那时候女儿也到了我这个年岁,遭受污染侵害的不仅是我们和下一代,可能连第三代也会受到影响。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环境保护的理念方面,我们从来都是明白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多污染少治理,甚至是光污染没治理。“十一五”之前,环保五年规划从未全面完成过,这说明不仅没有做到及时治理,而且不断欠下更多的环境账。

  正是因此,环境问题在最近几年集中显现,雾霾频发,水污染仍然较重,土壤中蓄积的污染物已经威胁到食品安全。正如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所言,我国走的是压缩型、追赶型的快速工业化道路。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国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复杂。

  从高层到民众,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场针对污染的战役已经打响,污染物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从两项增加为四项,减排成效有目共睹;大气十条、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正抓紧制定,与污染的斗争正在走向全方位。

  然而,严峻的环境形势却时刻在提示,我们的治理速度还远远赶不上百姓的要求——在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161个城市中,达标城市只有十几个;大江大河水质保持稳定的同时,小沟小汊、地下水污染却在加重;由于污染的历史积累,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还在恶化。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美好生活环境的愿望存在差距,成为实现全面小康道路上的一个明显短板。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污染治理涉及人为、自然多方面因素,成果往往与付出的努力难成正比,确实需要耐心。但相信有一点是全国人民的共识——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承受环境污染带来的苦痛。未来,环境治理的速度必须进一步加快。

  我们能够坦然面对因为保护环境一时“拖累”经济增速,能够欣然接受污染治理造成的种种“不便”,能够有众志成城对抗污染的信念,才能加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距离2016年还有两个月,一个新的五年正朝我们走来。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天更蓝、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众心所盼的,是孩子们不要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成长,未来等待他们的是“天天天蓝”。把蓝图和期待变成现实,需要全社会戮力同心,需要每个人付出不懈努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