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一根针”如何穿起“千条线”
//www.workercn.cn2014-03-18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禹伟良(曾任河南许昌县委常委、副县长)

  邓建胜(曾任安徽肥东县委常委、副县长)

  汪晓东(曾任江西东乡县委常委、副县长)

  于猛(曾任山西长治郊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杨雪梅(曾任海南万宁市委常委、副市长)

  “基层是个大熔炉,是砥砺品质、提高本领的难得机会。”“基层情况很复杂,稍不留神就会出状况。”去挂职前,鼓励的、提醒的都有,难免纠结。沉下去、融进去,一年与干部群众摸爬滚打,我们触摸到一个真实而多样的基层。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深刻转型、观念多元、利益多样的今天,我们更感动于基层干部在“一根针”穿起“千条线”的压力中,那份艰辛拼搏和勇于担当。

  □维权与维稳求和谐

  “做群众工作知难而不畏难”

  邓:在权利意识高涨、利益多元博弈的今天,群众利益诉求之复杂,是我挂职前所没有预料到的。

  杨:我也有同感。从学生暑假游泳溺亡到老人不小心触电身亡,出了任何意外事件,群众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

  邓:牵头处理的某农民投诉企业污染其井水案,对我触动特别深。我主持召开了6次协调会,组织了省内外4批专家实地调查。所有的专家结论都认为井水氯化物超标与企业没有关联性。每次和这位农民接触,他都很平和,也感觉他已被说服了。但遗憾的是,到我挂职结束时,他还没有息访。

  汪:基层干部往往处在各种矛盾的中心地带,与群众直接接触,站在解决问题的最前沿,还处于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下,普遍感到压力大。如何把握好维权和维稳的关系,保一方平安,似乎从未像今天这么难。

  于:现在有“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的感叹,但主张“提高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干部也越来越多。

  禹:确实,基层高文凭的人多了,不等于做群众工作水平高了。至今还记得一小故事。汛期,一位年轻镇干部下村检查落实水库空库运行情况,要求承包主放水。“水放了,鱼咋办?损失谁赔?”“这我管不了!反正上面要求放水,你今天非得放!”双方争执一阵后,包村干部气呼呼地跑回镇里,请领导出面解决。

  汪:见过一些“老乡镇”,他们对镇上每一个角落都熟悉得像自己家里一样,在群众中很有威望,常常是同群众在嬉笑怒骂中,再难再烦的事最终“灰飞烟灭”。老百姓其实是最通情达理的,关键是干部要带着感情,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禹: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在许昌参与处置一起省属煤矿矿群纠纷事件,因采煤导致房屋开裂、地面沉降,群众围堵煤矿,还有人鼓动、阻挠村民抢收小麦,以向政府施加压力。全县干部几乎“倾巢”而动,组织十来支工作队,进村入户耐心做思想工作,县领导同村民面对面反复沟通,明确表示“群众合理要求不闹也要坚决保障,不合理要求再闹也不予支持”。同时组织干部调机械帮助村民收麦。连续10多天的处置过程,夹在煤矿与群众中间的县委县政府,承受了不少委屈,但确保群众的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终使事件在理性、法制轨道上得以解决。

  于:作为区级建制,郊区在建设规划、发展用地、项目审批等方面自主权较弱,相对来说引发的矛盾协调难度较大。为此,郊区建立了四套班子领导全天候轮流值班接访、每个区直单位抽调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解决问题、新提拔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等制度,努力达到“事要解决”的要求。

  杨:身在基层,如果老是“浮在下面的上面”,也照样会不懂基层、与群众隔一层。万宁市委开展了“三联三问三解”活动,要求每个领导都有挂点的乡镇与村子,每周下基层一天,每位领导联系5名党员和5户困难家庭,帮他们解决切实问题,真正做到“保基本、兜底线”。

  邓: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见过不少信访积案,依法依规按政策解决到位后,当事人明确表示息诉息访,但过了一年半载又继续上访,反反复复好几次。信访不信法、重复上访甚至是缠访闹访,时有发生,令人挠头。

  汪:信访维稳,属地管理,一票否决,基层“压力山大”。

  于:站稳群众立场,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政策手段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各地正在发力破解信访难题。

  □增长与提质促发展

  “走‘有质量增长’的发展之路”

  汪:时时想着财政收入,天天念着招商引资,不到基层真不知发展的渴望有多强烈。就以我协管招商引资来说,东乡县2013年引进资金超过了前10年的总和。

  禹:悄然之间,许昌县产业不再只是靠发制品、汽车零部件“包打天下”,新能源、电子电器两大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邓:不唯GDP论英雄、转方式、调结构已成为主旋律,但我们所挂职的县市区,发展水平都可谓“不东不西”,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抓好的第一要务。特别是迅猛发展的城镇化,给肥东县原来的工作部署和发展惯性,带来了大挑战。

  杨:在海南,虽然已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各市县的考核淡化了GDP的色彩,但各种排名依然存在,增长压力依然明显。

  于:按照专家观点,“速度和质量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相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走‘有质量增长’的发展之路”。转型的速度、深度,让我们领略了基层干部工作“远谋近施”的难度与强度。

  汪:东乡的干部们现在言必称“品质”,因为这几年县里的主战略就是打造“品质东乡”。在招商引资方面,东乡提出不搞“饥不择食”,但要“好高骛远”,着力引进高新项目、管长远的项目;要“贪大求洋”,努力引进境外的大项目、好项目。2013年引进的两个投资都在10多亿元的电子信息领域的项目,就相当有“品质”。一县之域,招大商、引强资,何其难也!专业招商分队的20名干部,一年有80%的时间在外面跑,一年出差的路程都在5万公里以上。

  于:郊区传统优势产业是煤炭、焦化、钢铁等,这几年煤炭、钢铁价格下行较快,企业效益普遍下滑。如何在转型中突围?在郊区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攻坚克难。“五加二,白加黑”是当地干部真实的工作写照。2013年,非煤产业已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5%,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杨:转型就会有阵痛。我协管旅游,万宁一直是海南旅游的第三极,面对高位运行的发展瓶颈,我们去年痛下决心,开辟绿色自驾游等新业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主动挤掉水分。结果,有段时间,全省的旅游收入与游客总量都增长较快,只有万宁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但全市上下硬着头皮顶住压力调结构,今年春节,万宁的旅游就实现了“井喷”。

  禹:“发展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来自具体项目。”几次观摩活动,对我触动很大。上级领导率各路主要负责人,探各地,看亮点,比实绩,评差距。互看互比互学,带来“坐不住”的紧迫感、危机感,非外人能体会。一位分管工业的女副县长,一向精干利索,却几次为项目推进不顺而急得偷偷拭泪。

  杨:是啊,找资金、弄土地、搞拆迁,难乎其难。万宁礼纪镇一个投资约10亿元的电动车项目,从立项起先后遭遇了征地拆迁等困难,迟迟不能动工。征地好不容易完成了,违规建筑又冒出来了,又是一番忍辱负重挨家逐户做工作,才最终拆除。

  邓:在很多基层干部眼中,发展难,难在实干苦干,也难在有时需要很强的定力,抵制权力光环幻影下搞过度举债、形象工程等政绩冲动。“不给历史甩包袱,不让自己留遗憾”,是基层干部必须用心答好的一道难题。

  □管理与服务强治理

  “问题总出现在能力之外”

  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身处党和政府工作第一线。从联系群众来说,又是“本身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因此工作总处在“管理”与“服务”的纠结之中。

  杨:万宁干部就让一颗小小槟榔折腾得不轻。2013年9月以来,因为农民用土法烘烤槟榔,污染空气,万宁一到夜晚就笼罩在槟榔烟中。网络上一片打击取缔声,政府也推出了补贴政策希望能推广先进的环保烘干技术。可农民有自己的辛酸,2013年连遭台风、价格暴跌打击,槟榔增收无望;而土法烘焙的槟榔价格稍高一点,但需求量又有限,谁又会花几万元去买一个环保的烘干机呢。复杂的民生困境,让基层干部多了些优柔寡断,少了些快刀斩乱麻。

  于:这样考量很常见。郊区近1/3的面积是森林,防火任务重。把秸秆还田,既减少火灾隐患,也能培肥地力,但为此一亩地要掏50元,农民不愿干,财政又不富裕:十多万亩地,要花500多万元。区里领导调研后决定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引导农民将与林带接壤的300米到500米范围内的秸秆还田,只花了100多万元就基本消除了一大隐患。

  汪:基层工作不易,还在于干部群众之间的信任困境:发展的政策措施得不到群众认可,反被误认为是别有所图的瞎折腾。

  邓:一厢情愿换不来发展。肥东县委书记杨宏星认为,基层工作好不好做,关键是看群众信任不信任我们的干部。决策过程透明、执行过程中干部没有私心杂念,群众就会配合我们的工作、信任我们的干部。他实名开微博,坚持每天把自己工作的主要内容晒到网上。

  于:建立信任,把好事办好,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对处于执行环节的干部来讲,要真正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多辛苦,用诚心、耐心与群众多做沟通解释工作。

  杨:替民做主,百姓并不一定买账。万宁的一个村子拆迁,相关企业把安置区建成了一个看起来相当不错的小镇,但建房之前也没有同村民商量,完全是北方的模式,没有当地人喜欢的通透和采光,大家都不愿意搬迁。

  汪:时代变了,老百姓的要求更高了,简单一句“法规政策不允许”未必有说服力,光凭着一股干劲横冲直撞也行不通了。既要讲政策,又要讲策略,既要说道理,也要讲感情。

  禹:在一些征地、拆迁工作中,基层干部可谓是说尽了千言万语,想尽了千方百计,不知认下了多少“表叔”“表婶”,才完成了“天下第一难”的协调任务。

  杨:“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当辛苦”,基层干部的这种觉悟,让人感佩。每次台风来,都通过政府平台发出不许出海的通知,可是总有些渔民不听,觉得风头浪尾好捕鱼,可以多收些鱼。每次都有渔船被困在海上,总有基层干部被问责。表面看受了“夹板气”,但也让更多的干部多了份临渊履冰的精细和严谨,尽最大可能避免百姓生命与财产的损失。

  于:基层事情具体,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站,没有闪躲空间。任务来了,再难也得干成,并努力干好。但现实生活中,一旦政策偏离实际情况,落实起来就会很难。

  汪:“问题总出现在能力之外”,东乡县一位镇党委书记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基层权力和责任与压力之间的落差。有时上级要求基层就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但基层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化解手段。

  禹:“行政执法在上,责任追究在下”,是乡镇干部普遍的困惑。上级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更加尊重实际、尊重规律,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邓:全新的社会舆论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群众需求,也把基层干部的工作推到了“聚光灯和放大镜”下,息事宁人的“无为而治”不行,“一卡一罚、一抓一关”了事更不行。打造基层工作的“升级版”,对广大基层干部在素质、能力、作风等方面实现新提升的要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