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当下“老乡”问题的破解之策
高尚全
//www.workercn.cn2015-11-23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重心是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明确了,但是到底有什么问题,到底有什么短板,到底有什么薄弱环节?如果这个不找准,那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将会有困难。我认为现在的短板还是农村,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如果不解决“老乡”的小康问题,全国的小康就解决不了。我认为,当下“老乡”的问题主要有四个。

  第一,贫困人口如何进入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已解决了3亿多的贫困人口,但现在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我国对贫困人口的划分标准为“年收入2千多人民币”,如此算来,我国的贫困人口大概是7千万到8千万。解决这部分人的小康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政府外,我们还需要依靠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让公益组织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些贡献。某个目标,比如孩子的上学问题,把具体的问题分解,让公益组织承担一部分。

  第二,要让农民的资产变成资本。中央很多年以前就提出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但实践成果欠佳。农民虽然有承包的土地,有宅基地、房子,但这些财产不能流通也不能抵押,所以他们富不起来。财产性收入变成一句空话。农民的资产变成资本的关键在于对财产流动性的保障:比如抵押,这方面潜力很大。农民富不起来,小康目标就无法实现。

  第三,城乡要素要双向流动。过去我们搞工业化、城镇化,是农村的要素流向城市。现在应该让城市的要素、城市的资金、城市的人才流到农村来。有人一直担心,他们去农村搞豪宅怎么办?城市里的人们有豪宅,农村为什么不能呢?城市资源流向农村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了,把城市里的文化带去了,有什么不好呢?要素要双向流动。

  第四,加强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解决了农村与城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前,农民不知道种什么好,种出来以后也不知道卖到什么地方,这一切都被互联网解决了。而且农村互联网搞起来以后,城市里打工的、有知识的人也会返乡搞农村网店,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