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善待工匠,给“中国制造”灌注灵魂
欧阳金雨
//www.workercn.cn2016-03-25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段时间以来,“工匠精神”成热词。近来读到一则新闻,甚为文中的工匠们欢喜。

  3月21日,中石化巴陵石化炼油事业部油化实验室主任、高级炼油工程师杜建文,被列为巴陵石化2015年度特人特薪“工匠”名单,获得3.6万元奖金。2015年,该公司像杜建文这样被嘉奖的“工匠”,共有350名。

  嘉奖“工匠”,是对工匠这个特定群体的地位、功能、作用、贡献的高度认可,既是支持工匠地位的提升,更是在倡导“工匠精神”。

  一种精神被倡导,意味着或多或少曾经被漠视。工匠精神也曾受到这样的轻视乃至贬低。社会层面,在不少人的眼里,工匠常常被认为是重复的体力劳动者,而体力劳动本身,常常被认为是愚笨的,是人在“智慧”竞争中落败之后的无奈选择。于是在市场层面,工匠价值往往得不到尊重。

  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体力劳动很难与智慧脱离,技能型的工匠更是需要具备许多隐性的知识储备。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纪录片里,毛腊生39年来用砂子做模,为导弹铸造“衣服”;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笔者接触的一位高精尖行业的工程师也说,现在很多产品设计出来,却不一定能生产出来,技能型工匠的价值就在于此。

  工匠重要,匠心难得,可为何一度缺失呢?一路从农业文明走过来的我们,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工业化社会对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规范化要求。于是,一整套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相适应的管理体系远未建立,比如,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必要的工作态度。而微观的层面上,许多人在快速现代化的繁华中一时眼花缭乱、心浮气躁,不能专注做好一件事。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要保持作为全球制造基地的吸引力,培养大国匠心、追求卓越品质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巴陵石化给受到市场认可的工匠以高薪、以嘉奖,树立了标杆,是对重拾工匠精神的引领,更是给“中国制造”灌注灵魂。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