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以国际化视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市政协经济界别课题组
//www.workercn.cn2016-05-23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G20峰会落地杭州,既给我们带来了服务保障峰会的光荣任务,也使我们迎来了打造国际化城市的重大机遇。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了2016年重点抓好“一个圆心、七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其中第一项就是城市国际化,要求讲好“杭州故事”,提升城市美誉度,让“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成为各国元首、嘉宾、记者和中外游客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围绕这个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着力提升杭州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引导力,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把国际化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城市发展的各类规划中。

  对标国际化

  进一步提升美丽杭州城市品质

  ——拉高学习标杆,全面提高城市设计和建设水平。在深入研究杭州的城市个性基础上,向迪拜、新加坡、东京、伦敦和北欧等城市学习,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化视野上进一步理顺城市发展思路,确立城市有机更新思想,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区域协调的生态型城市;构建若干具有国际性功能的旅游、商贸、会展、金融、创意发展区,形成能与国际接轨的交通、物流网络。

  ——突出重点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长三角南翼陆运、水运、航运的交通枢纽,显著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环境污染处理设施,为长远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中介服务体系。按照国际惯例和模式发展中介服务业,形成健全的中介服务业市场主体,以国际中介服务先进理念、手段和技术提升中介服务发展水平。重点培育发展咨询策划、产权交易、信息查询、市场调查、科学评估等知识型科技型服务业,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公共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发挥杭州互联网经济的优势,以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核心,进一步构建“数字杭州”、“无线城市”,向全社会、全世界公布或提供有关信息。借助数字网络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创意经济,全面改善居民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构筑无国界语言服务体系,以多种语言进行城市形象塑造和宣传、发布信息,逐步实现无语言障碍公务办理和社会交往。

  ——对标国际礼仪,开展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充分展示杭州历史、文化、民俗、传统与特色。要把绿化、景观、小区、城市家居、标识牌楼、导购指示标记等设施与国际推广结合起来,使国际游客愿意来、看得懂、想消费;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广告设置和装饰装修规范、安全、优美;完善停车场、公厕、休憩和监控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让客人能停得下来;结合街区特色,设计、安装夜间景观灯,使街区亮堂起来,热闹起来,促进夜间消费。

  聚焦创意城市

  进一步提升美丽杭州文化品位

  ——培育创意文化,增强城市创新意识。创意城市是创意文化发展充分、以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为契机并能聚合创意经济能量的城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创意城市并不单是经济学概念,还是文化学、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建设创意城市的过程是一个文化资本积累的动态过程。杭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这里面不仅包括西湖、钱塘江等自然美景,也包括大运河、灵隐寺等历史文化遗迹,更孕育了白娘子的传奇以及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的动人故事,这些独特的风景与历史文化要素应该成为创意文化的丰厚土壤,并得到提炼和升华,更好更精美地展示给世界。

  ——构建综合三次产业的创意经济体系。创意经济是创新的服务业、工业甚至农业的总和,涉及具有高科技、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度的任何产业,它可以通过生产要素整合和生产工艺再造改造传统产业,体现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杭州要将创意经济当作综合发展三次产业的战略纲领,而不能简单地发展创意产业,树立开放式的国际化大生产的经济观念。

  ——保护地域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精品。像爱护家庭财产一样真心实意地保护好文化遗产。制订详细周密的保护与开发计划,充分发挥西湖、大运河两张世界文化遗产名片的效应,通过创意设计打造时代文化精品,构建世界级的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发展的国际化。

  ——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努力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建立高等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全面的人才培训体系。建立全球人才信息平台和人才储备制度,大力吸引国际优秀人才。

  ——营造以人为本的更加自由的创业环境。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把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一切制度一切规范以及政策措施的标准,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立足城市环境

  进一步提升美丽杭州发展环境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杭州素以人文和自然环境优美融合而著称,这也是美丽杭州的一张名片。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生态战略思想,秉持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的理念,加大环境治理,打好“五水共治”、“五气共治攻坚战”,严格环境保护,努力打造城乡秀美、人文淳美、生活和美的美丽杭州。

  ——全面提高市民的人文素养,构建人文城市。美丽杭州要升级,还需要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强化人格的塑造,培育现代市民社会。一是强化教育机制。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通过营造城市人文环境,学习人文知识,在全社会倡导人文关怀,形成人文教育和体验环境。二是强化示范机制。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和人文情怀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三是在社会管理中体现人文精神。经济社会的管理方式是人文精神外化的重要形式,不同的管理方式体现了管理者不同的价值取向。要形成科学发展的大智慧、关心国家和城市的大感情、超越个人“小我”的大关怀等城市品性。

  ——构建具有特色的国际性城市品牌。从杭州城市的历史中寻找与众不同的东西,深入地和城市的历史对话,在众多的历史性特点中寻找最独特的东西,构建具有竞争性的城市品牌。

  ——建设有特色的城市文化价值体系,构建信用城市。塑造以知识理性为主导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现代知识主体,建立起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打破以家庭、血缘、共同利益群体为纽带,以狭义道德观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建立起社会化、制度化、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公信力的信用体系。

  ——改善各类机构和人才的居留条件。实行灵活多样的居留政策,通过各种专业区或工作站建设,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意人才,实行长期、短期、流动等多种居留政策。推行多种形式的物业政策,对各类人才采取不同的物业优惠服务政策。如按贡献大小低价售予、赠予、租赁、借用等。建立有效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发展风险创业投资,构建创业资本支撑体系。

  扩大开放

  进一步提升美丽杭州包容空间

  ——确立敢为人先、开放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结合打造“两区”建设叠加效应,大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氛围,进一步强化开拓创新、抢抓机遇的意识,强化谋大发展、求大突破、上大台阶的意识。在扩大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切实解决想干、会干、干好的问题。

  ——最大限度开放各类投资领域。实行开放式的准入政策,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投资,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允许各类投资主体投资介入;搞活基础性领域投资,改革公益性领域投资;鼓励外资进入金融市场,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

  ——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影响力。推进“旅游外交”,着力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大力提升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积极打造总部经济基地,加强国际友城建设;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增强承载力,大力提高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的国际化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探索重点区域的国际化试点;加快引进培育国际组织,积极主办影响力大、持续性长的国际性赛事和国际性论坛。

  ——广泛开展高水平、高规格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科学技术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信息与交通国际化和经济协调的国际化,努力创造竞争优势,从单向的技术、资金的吸纳逐步转向双向、多向的水平式的知识、技术交流。

  ——组织开展国际间城市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开拓国际文化交流的新领域、新渠道、新形式,积极开展“文化外交”,形成领域广泛、渠道纵横、层次交错、形式多样的现代国际文化交流新格局。加强海外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在一些著名的国际大都市设立文化交流机构。增加对外文化交流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独资或赞助举办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

  转变职能

  进一步提升美丽杭州政府管理水平

  ——推进政府管理、社会服务国际化,建设法制政府和法制社会。建立开放的现代公共管理体系,从权力行政向治理行政、规则行政、法制行政转变,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综合运用转变,从免责行政向责任行政转变,建设法制政府和法制社会。

  ——积极开展领导人才的国际化学习与交流。实施党政人才开发计划和公务员素质提升计划,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模式和渠道。根据国际化人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采取学校培养、国外深造、外资企业挂职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推行海外专家咨询制度,鼓励政府部门和经济组织聘请海外专家作为决策顾问。用“人才共享”替代“人才争夺”的思维定式,采用国际通用方式使用和充实各类领导队伍。

  ——大力培养和任用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领导人才。努力实现领导型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国际化的各项指标超过或基本达到世界上先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准,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和配置人才资源。加大吸引海内外高层次领导型人才的力度,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和海外智力。

  ——扩大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公共服务制度性供给。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构建具有现代水平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把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共识变成明确的发展战略与可操作的发展政策,下决心解决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社会保障项目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符合自身运行规律,又适合市情特点。在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的前提下,逐步建立社会保障的单独预算,建立健康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努力提高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公平性。(执笔:赖苇)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