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上周末,上海世博会展览馆举办为期三天的“淘宝造物节”,围绕T(科技)、A(艺术)、O(原创)三个主题板块,以极具互动性的参与方式,展示科技、音乐、潮流时尚、现场综艺、亚文化等内容。据报道,一大批引领世界科技新潮的“黑科技”亮相其中,让观众充分感受到“科技创造未来”的魅力。
从购物节到“造物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大幅提升的意义却非同凡响。如果说,“双十一”购物节是对中国制造从科技、生产、交易到物流配送、消费反馈等的一次大展示,那么“造物节”就是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的一次集中检阅。与“双十一”相比,“造物节”更加突出了科技与创业创新的元素,这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中国,通过与世界尖峰科技的亲密接触,让本身就处于创业群体主流的中国年轻人,更好地把握世界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创业之路提供更为明细的指向和参考。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艰苦创业、不懈创新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如今我们熟知的知名企业,这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传承。很多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当年都是年轻无畏、具有远大志向和广阔视野的“草根”。年轻人就是创业创新的希望所在,为年轻一代更好地赋能,帮助年轻人从消费者成长为“造物者”,是这个时代给年轻人带来的机遇,社会应当为他们打造有力的孵化机制。
消费引领科技、文化乃至社会发展趋势,正在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由乔布斯创造的苹果手机,不仅开启了智能手机的纪元,甚至让数十亿人的生活方式随之而转变。由苹果而延伸出来的巨大产业链,覆盖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它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显然不亚于当年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
今天的80后、90后以及即将登台发言的00后,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消费路径和模式变革。在网络上订购心仪的衣服、鞋子、美味的食品、周末消遣用的电影票,出门旅游的机票和宾馆房间等等,人们不是在简单地“消费”电商,而是在构建一个虚拟与现实交互的创造空间。数以千万计的人群成为这个空间的制造者,形成堪称中国最大规模的产业群体,并由此获得丰厚的回报,而超过十倍以上的人则常驻此空间,完成自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这就是全新的“造物”,用最新的社会学术语来阐述,人类社会新的物种诞生,“网民”不是虚拟身份,而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人格再造,无数人的消费观、创造观以及看待世界的视野和标准,都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颠覆。
以BAT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互联网企业,用20多年铺设了线上的“水电气”,7亿多网民不断迁移于此。消费,不过是双方交互的一个入口,网络对于年轻一代精神世界的触达与推动,以及年轻人填充到网络的时间、金钱、文化等元素,形成了比现实更加丰富、多元和开放的高维世界。
包括“造物节”在内的互联网路径,正在构建年轻一代创造、创新的平台,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天地。中国的互联网创业风潮,推动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造物者”行列,对于技术和服务改变可能给社会带来的福祉,有着极致的追求与投入,他们自身的精神世界,也因此发生着深刻的嬗变。
20多年前,阿里巴巴、腾讯、新浪成为马云、马化腾、王志东等一代中国青年创造力生根、发芽的土壤。20多年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新浪潮中,更多的年轻人在这条奔向未来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烙印。背后所寄予的,是“青春中国”创造世界的生生不息、万物开启,是未来20年、30年这个国家所能爆发出的空前赋能。让每个个体都能成为自己的造物者,“创新中国”由此具有了更加扎实雄厚的社会基础。
道教文化与东南亚 | 2014-04-01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共同伦理 | 2014-04-01 |
让创新成为发展的旗帜 | 2014-04-01 |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14-04-01 |
勇破坚冰 激发活力 | 2014-04-01 |
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 2014-04-01 |
中国经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 2014-04-01 |
楼市调控也应转向“供给侧” | 2014-04-01 |
美国是如何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 | 2014-04-01 |
马建中:让工匠精神成为职工提升技能的风向标 | 2014-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