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责任书只签字不落实,官话套话连篇,是一种“精致的形式主义”。对照一下,时下官场中还有多少类似光说不练、欺上瞒下的套路和“假把式”?媒体曝光之后,相关的问责、追究是否还会继续“装睡”?
“每年年初,各种责任书就纷至沓来,环保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食品安全责任书、年度目标责任书等,种类繁多”——据7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陕西咸阳一位干部透露,这些责任书签完就搁柜子里了,事前指导、事中管理都跟不上,签责任书成了“打白条”。
虽有环保责任书,却对赛车场每天的汽车轰鸣“听而不见”,对有人非法占用耕地建赛车场表示“不知道”;虽然跟不少煤矿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但内容几乎一样,而每个煤矿的年产量、生产条件、员工结构、所处自然环境等均不同……不难发现,这些责任书签与不签,之于日常监管和问题解决并没有什么用处。
责任书,顾名思义,主要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是“确责”,即明确签订者对某方面事务负有责任;其次是“履责”,既然签了就要落实,就要按照“白纸黑字”的内容去做;最后是“追责”,如果签了字、作了承诺,但没有做到,就要被追究履职不力的责任。而“白条”是什么,是口说无凭、“空头支票”,是开玩笑和“逗你玩”。当责任书成“白条”,责任恐怕只能“洗洗睡了”。
责任书为什么会被束之高阁,成为“柜族”?
不排除有责任书过于空泛的原因。说白了,里面都是些“正确的废话”,比如“安全生产要落实到人”“职工生命大如天”“环境保护不能有丝毫懈怠”“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这些道理都没错,但总给人一种“干什么都对,不干也没啥不行”的感觉。道理要讲,更不能缺少具体要求,否则就失去责任书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一些领导干部根本没把责任当回事,所以也不会把责任书当回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领导干部应该为人民服务,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些“应该”很多,但有人并没有做到,一些人为官、升迁的初衷不是要有所作为,而是被权力可能带来的名利、资源以及“前呼后拥”的感觉所吸引,或者最初也是有志青年,但渐渐沾染了各种官场恶习,遗忘初心,沉迷权势。对这样的官员来说,签责任书不过是走个形式,做个姿态,对上级有个交代和表示。指望这样的人践行对百姓的承诺、履行责任,基本不靠谱。
此外,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敢签大把的责任书而不落实,还与相关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不严密有关。如果年初签订的责任书,年底时能统一核验完成情况,对完成不好或者没完成的进行调查和追究,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给予扣分或者“一票否决”;如果那些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责任书能够公开,让百姓真正享有知情权、监督权,有渠道去反映、举报相关不履职、不作为的情况,进而追责相关人员,那么,责任书的分量还会轻飘飘的吗?当然,前提是责任书要明确具体一些,落实到事、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步骤和期限,空对空的结果只能是“一场空”。
某种意义上说,签订责任书是对地方官员的某种施压,告诉各级官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当官要为百姓做实事,尽职尽责才能赢得口碑和信任。表面签责任书,背地毫不负责、敷衍塞责,那些事故、灾祸怎么可能不常来“敲门”?
责任书只签字不落实,官话套话连篇,是一种“精致的形式主义”。对照一下,时下官场中还有多少类似光说不练、欺上瞒下的套路和“假把式”?媒体曝光之后,相关的问责、追究是否还会继续“装睡”?
使命担当关键在做实 | 2014-08-06 |
党参沟纪事(报告文学) | 2014-08-06 |
一份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成绩单 | 2014-08-06 |
合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 2014-08-06 |
既要为“优秀”点赞 还需为“优秀”开道 | 2014-08-06 |
借鉴历史智慧 践行“三严三实” | 2014-08-06 |
莫让不作为误了好政策 | 2014-08-06 |
施政之要贵在落实 | 2014-08-06 |
以狠抓落实的精神推动跨越发展 | 2014-08-06 |
亮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 2014-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