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汲取古人经验,借鉴历史智慧,有益于我们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关于修身,古人认为要立德为本、志存高远、大公无私、人格魅力。
关于用权,古人认为要用权为民、为民请命、秉公循法、知人善任。
关于律己,古人认为要清心洁行、反躬自省、知止有度、清廉节俭、交往有道。
关于谋事,古人认为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能谋善断。
关于创业,古人认为要勤勉执事、实干兴邦、责任担当。
关于做人,古人认为要尚仁厚、重信义、扬正气、上率下。
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落到实处是每个党员干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可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同样,汲取古人经验,借鉴历史智慧,有益于我们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关于修身
立德为本。古人把立德作为从政为官之本。《论语·为政》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就是说,有德性的官员,百姓会像众星拱月一样拥戴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也是这个道理。
志存高远。古代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注重信念与志向,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吟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造福苍生百姓,天下安宁太平是他们心目中的最高追求。
大公无私。《礼记·礼运》中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魏晋思想家傅玄有言:“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正所谓“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人格魅力。唐代天德军判官任迪简赴宴时,斟酒侍卫误将醋壶当酒壶。任迪简素闻军使李景略治军严苛,部下稍有过失即遭重罚。因此,他虽尝出是醋,仍咬牙尽饮,以致吐血而归。任迪简以宽厚仁恕、体恤部下的人格魅力日益受到官兵爱戴。邓小平同志曾讲: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
关于用权
用权为民。《管子·牧民》中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所以,中国古代以勤政为民作为考核和衡量官员贤能与否的重要标准。
为民请命。当官就应当心系百姓,敢于为群众仗义执言,善于为他们办事服务。清同治年间,浙江余杭县“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发生后,身为刑部微官的王书瑞一边面对的是位高权重的浙江巡抚,一边是申冤无路的小民。他察知此案确有冤情,毅然决然,上疏朝廷,为民请命,终使案情大白,洗清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屈。
秉公循法。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史记·循吏列传》开篇即言:“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为官从政知法、懂法、敬法、守法,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知人善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关键在知人。领导干部对待人才要有一种求贤若渴的态度,用一贤者则群贤毕至;使用人才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任适其位。
关于律己
清心洁行。古人云:“物洗则洁,心洗则清。”北宋官员赵概就善于“洗心”。他在案头放一个瓶子,以及黑白两种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心洁净了,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反躬自省。《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只有不断自省自励,才能明白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能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经常自省也能不断发现自己的“短板”,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知止有度。《清野史大观》记载: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一下属知其爱好后,献上宋拓名帖一帧,但冯志圻原封不动退还。冯志圻知道,个人爱好是一匹欲望烈马,必须时刻勒紧缰绳,才不致野马脱缰、横冲直撞。一些领导干部就是因为不知“止”,乱伸手,而逐步走向贪污腐败的悬崖。
清廉节俭。唐李商隐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清代乾隆年间,“江南第一清官”江苏巡抚张伯行上任伊始,就颁发《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正是因为严格约束,不断自律,他才获得了百姓的崇敬和爱戴。
交往有道。《论语》讲的“亲君子、远小人”,告诉每一位领导干部,要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特别对那些套近乎、拉关系、送好处的人,一定要敬而远之,不为所动、不为所用。
关于谋事
审时度势。治国理政要抓要害、抓瓶颈,才能达到政通人和,天下归心的目的。《吕氏春秋》卷十七慎势中云:“势等则不能相并,治乱齐则不能相正,故小大、轻重、少多、治乱不可不察,此祸福之门也。”为政者要善于分析形势,把握全局,梳理清楚大事与小事、重事与轻事、急事与缓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
权衡利弊。清代《居官日省录》讲:“居官行政……以义利为权衡,方能类万物之情,成天下之务。”为官一方懂得权衡利弊,才能驾驭纷繁复杂的局面。凡事要看是否于国有益、于民有益,不能坐井观天,只从一己私利或局部利益考虑。
能谋善断。既长于思考、谋划,又能把握时机,做出决断,才能够在工作中化解难题,打开局面。宋皇祐年间,江浙遭遇大灾,道有饿殍、饥民满路。杭州知州范仲淹没有简单地采取开设粥棚救济难民的办法,而以“赛龙舟、修寺庙、兴土木”三策应对,取得了“里巷康衢,垂髫怡然”的良好效果。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拿出合适的办法,并果断推行,是领导干部谋事水平和能力的集中体现。
关于创业
勤勉执事。《论语》颜渊篇写道:“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无倦“就是讲不懈怠。宋代吕本中《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勤“就是勤政。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就了周朝兴盛;诸葛亮鞠躬尽瘁,治国理政,辅佐刘备,使蜀国由弱渐强,最终三分天下居之一。
实干兴邦。绛州大堂保存的宋《文臣七条》记载了宋代官员从政的七条戒律:“一曰清心,二曰奉公,三曰修德,四曰责实,五曰明察,六曰劝课,七曰革弊。”前三条讲的是个人修养,后四条则强调的是处理政务要把握的几个关键。“责实”就是要务实,要实干,要有实绩。
责任担当。干事创业,首先要有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孟子》公孙衍张仪章中有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说,要以天下为家园,以天下事业为职责,以天下百姓福祉为大道。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也是责任与担当意识的体现。
关于做人
尚仁厚。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说:“仁者无敌”。要做到仁厚宽容,关键是要有爱心。为官者如果不爱家人、不爱朋友、不爱部下,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百姓办事?
重信义。《吕氏春秋》卷十九“贵信”云:“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官风决定民风,为官者重信守诺,整个社会风气就会肃然清新。
扬正气。《论语》中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教人们要襟怀坦白、端方正派。“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说要注重团结和谐,不要蝇营狗苟,勾肩搭背,阳奉阴违。要持正念、走正道、办正事。
上率下。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下属乃至社会产生影响。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在言语、行为、处事等方面为下属做出表率。
党员领导干部应善于从历史智慧中汲取营养,勤思考,多砥砺,使“三严三实”成为自己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必修课、常修课。(作者为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学深悟透 融会贯通 示范带头 凝聚力量 | 2014-03-25 |
“三严三实”树立作风建设新标杆 | 2014-03-25 |
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 2014-03-25 |
从严治党重在从严治吏 | 2014-03-25 |
赵正永:把党的伟大精神牢固立起来 | 2014-03-25 |
蔡和森的建党贡献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 | 2014-03-25 |
创新驱动 让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 | 2014-03-25 |
共产党人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的体现 | 2014-03-25 |
对权力要念“紧箍咒” | 2014-03-25 |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践行“三严三实” | 2014-03-25 |